搜索
首页 《送潘供奉承勋》 长大实好带弓剑,何不往助清边尘。

长大实好带弓剑,何不往助清边尘。

意思:长大其实喜欢带着弓剑,为什么不去帮助清理边境。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潘供奉承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鼓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与君迹熟情已亲,欲将行迈聊感人”,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动友人,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心和鼓励。 “举酒不能效时俗,半醉苦语资立身”,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恶,以及对友人的劝诫。作者认为,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立身于世。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和鼓励。 “长大实好带弓剑,何不往助清边尘”,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鼓励。作者认为友人身材高大,适合带弓剑,应该去边疆为国家效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信任。 “门戟虽高岂自有,当思乃祖为功臣”,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友人祖先的赞美。作者认为门戟虽然高耸,但并不是自己拥有的,应该思考自己的祖先是如何为国家立下功勋的。 最后,“所宜踊跃发奇策,嘉名定体庶得真”,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希望友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和尊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之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和鼓励,希望友人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赞美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与君迹熟情已亲,欲将行迈聊感人。
举酒不能效时俗,半醉苦语资立身。
长大实好带弓剑,何不往助清边尘。
门戟虽高岂自有,当思乃祖为功臣。
所宜踊跃发奇策,嘉名定体庶得真。
傥以斯言作狂说,乘肥食脆任青春。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何不

    读音:hé bù

    繁体字:何不

    英语:why not

    意思:犹言为什么不。表示反问。
      ▶《诗•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孟子•尽心上》:“

  • 长大

    读音:zhǎng dà

    繁体字:長大

    英语:grow up

    意思:(长大,长大)
    I

     1.体貌高大壮伟。
       ▶《国语•晋语九》:“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

  • 边尘

    读音:biān chén

    繁体字:邊塵

    意思:(边尘,边尘)

     1.边地的尘土。
      ▶唐·岑参《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诗:“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明·冯梦龙《精忠旗•逆桧南归》:“双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