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岳阳》 寺里池亭多旧主,城中冠盖半同游。

寺里池亭多旧主,城中冠盖半同游。

意思:寺庙里池亭多旧主,城中冠是半同游。

出自作者[明]何景明的《岳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楚水滇池万里游,使车重喜过巴丘。》是一首优美的游记诗,描绘了作者在楚水滇池的旅行中,经过巴丘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遗迹、城市风貌、风俗人情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楚水滇池万里游,使车重喜过巴丘。”描绘了作者长途跋涉,从楚水到滇池的万里之旅,表达了作者对这次旅行的喜悦和兴奋。其中,“重喜”一词,既表达了作者对这次旅行的重视和喜爱,也暗示了经过巴丘的喜悦心情。 颔联“千家树色浮山郭,七月涛声入郡楼。”描绘了作者眼中的楚水滇池两岸风光。千家屋舍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景色优美;七月滇池畔的涛声伴随着郡楼的钟声,声势浩大。这一联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颈联“寺里池亭多旧主,城中冠盖半同游。”描绘了作者在旅行中所见到的历史遗迹和城市风貌。寺庙里的池塘亭台大多有历史故事,城中的官吏商贾一半都在这里游览。这一联既表达了作者对楚水滇池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也展现了作者对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开放包容的赞扬。 尾联“明朝又下章华路,江月湖烟绾别愁。”描绘了作者即将离开巴丘时的感受。明天就要离开章华之路,江月湖烟都带着离愁别绪。这一联既表达了作者对这次旅行的结束的不舍和留恋,也表达了对楚水滇池这片土地的眷恋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遗迹、城市风貌、风俗人情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楚水滇池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当地人民的感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水滇池万里游,使车重喜过巴丘。
千家树色浮山郭,七月涛声入郡楼。
寺里池亭多旧主,城中冠盖半同游。
明朝又下章华路,江月湖烟绾别愁。
作者介绍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关键词解释

  • 池亭

    读音:chí tíng

    繁体字:池亭

    意思:池边的亭子;水池和亭臺。
      ▶唐·孟浩然《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诗:“言避一时暑,池亭五月开。”
      ▶《新唐书•张说传》:“池亭奇巧,荡诱上心。”
      ▶明

  • 冠盖

    读音:guān gài

    繁体字:冠蓋

    英语:official hats and canopies; officials

    意思:(冠盖,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

  • 同游

    读音:tóng yóu

    繁体字:衕游

    意思:(参见同游)
    亦作“同游”。
     
     1.互相交往。
      ▶《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
      ▶《荀子•法行》:“曾子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