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早归》 衩衣吟宿醉,风露动相思。

衩衣吟宿醉,风露动相思。

意思:衩衣吟宿醉,风露动相思。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早归》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通过对一个女子在黄昏后的离别时刻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首句“去是黄昏后”,诗人用黄昏作为时间背景,描绘出离别的时刻。黄昏,是一个充满离别和相思的时刻,它既代表着一天的结束,又象征着情感的交织和纠葛。在这里,诗人用黄昏来描绘离别,使得离别的情感更加浓厚和深沉。 第二句“归当胧腮时”,诗人用“胧腮”来形容女子归来时的样子,这个词给人一种柔和、温馨的感觉,仿佛在描述一个女子在夜幕降临后,带着醉意和思念归来,让人感到无限的温暖和亲切。 第三句“衩衣吟宿醉”,诗人描绘了女子醉酒后的状态,穿着内衣,吟咏着宿醉的感受。这里的“衩衣”指的是女子穿着内衣,给人一种慵懒、舒适的感觉,而“吟宿醉”则表达了女子对过去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一句“风露动相思”,诗人用“风露”来形容环境,表达了相思之情在风露中更加浓烈。这里的“动”字用得巧妙,既表达了相思之情在风露中不断加深,又暗示了女子的相思之情是如此的强烈和深沉。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女子在黄昏后的离别时刻,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女子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珍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去是黄昏后,归当胧腮时。
衩衣吟宿醉,风露动相思。
作者介绍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风露

    读音:fēng lù

    繁体字:風露

    意思:(风露,风露)

     1.风和露。
      ▶《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闲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唐·王昌龄《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

  • 宿醉

    读音:sù zuì

    繁体字:宿醉

    英语:hangover

    意思:谓经宿尚未全醒的余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司空郑沖,驰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

  • 相思

    读音:xiāng sī

    繁体字:相思

    英语:love knot

    意思:
     1.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汉·苏武《留别妻》诗:“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 衩衣

    读音:chà yī

    繁体字:衩衣

    英语:a woman\'s gown with slits on the sides

    意思:两侧开衩的长衣。古人用以称男子便服,始于唐。
      ▶唐·李廓《长安少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