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
意思: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
出自作者[唐]牟融的《送僧》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离家乡、踏上征途的游子形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物外之情的向往。
首句“梵王生别思”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游子离别家乡时的情感。梵王,是佛教中的天神之一,这里用来象征远离家乡的游子。这句诗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离别之痛。
“之子事遐征”则进一步描绘了游子的形象,他踏上征途,去往远方。这句诗中的“之子”是对游子的亲切称呼,而“遐征”则表达了游子远行的艰辛和不易。
“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这两句诗描绘了游子旅途中的景色。烟水浮杯渡,描绘了水面上的小船在烟雾中漂浮的景象,表现出旅途的孤独和寂寞。云山只履行,则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峰在眼前慢慢移动的景象,表现出旅途的漫长和艰辛。
“三生尘梦醒”表达了游子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三生尘梦,暗示了游子过去的生活经历和梦想,而“醒”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清醒认识和追求。
“一锡衲衣轻”则描绘了游子的形象,他身着轻便的僧衣,踏上征途。这句诗中的“锡”是一种金属杖,常用于僧侣行走时支撑身体,“衲衣”则是僧侣穿的衣物,表现出游子的僧侣身份和追求超脱尘世的决心。
最后,“此去家林近,飘飘物外情”这两句诗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物外之情的向往。他离家越来越近,但心中的思念却越来越强烈。飘飘物外情,则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情感追求。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离家乡、踏上征途的游子形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物外之情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