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僧》 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

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

意思: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

出自作者[唐]牟融的《送僧》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离家乡、踏上征途的游子形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物外之情的向往。 首句“梵王生别思”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游子离别家乡时的情感。梵王,是佛教中的天神之一,这里用来象征远离家乡的游子。这句诗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离别之痛。 “之子事遐征”则进一步描绘了游子的形象,他踏上征途,去往远方。这句诗中的“之子”是对游子的亲切称呼,而“遐征”则表达了游子远行的艰辛和不易。 “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这两句诗描绘了游子旅途中的景色。烟水浮杯渡,描绘了水面上的小船在烟雾中漂浮的景象,表现出旅途的孤独和寂寞。云山只履行,则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峰在眼前慢慢移动的景象,表现出旅途的漫长和艰辛。 “三生尘梦醒”表达了游子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三生尘梦,暗示了游子过去的生活经历和梦想,而“醒”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清醒认识和追求。 “一锡衲衣轻”则描绘了游子的形象,他身着轻便的僧衣,踏上征途。这句诗中的“锡”是一种金属杖,常用于僧侣行走时支撑身体,“衲衣”则是僧侣穿的衣物,表现出游子的僧侣身份和追求超脱尘世的决心。 最后,“此去家林近,飘飘物外情”这两句诗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物外之情的向往。他离家越来越近,但心中的思念却越来越强烈。飘飘物外情,则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情感追求。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离家乡、踏上征途的游子形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物外之情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梵王生别思,之子事遐征。
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
三生尘梦醒,一锡衲衣轻。
此去家林近,飘飘物外情。

关键词解释

  • 浮杯

    读音:fú bēi

    繁体字:浮杯

    意思:
     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会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飘浮,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做“浮杯”,也叫“流觞”。
      ▶唐·孟浩然《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

  • 云山

    读音:yún shān

    繁体字:雲山

    意思:(云山,云山)

     1.云和山。
      ▶南朝·梁·吴均《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暧,花雾共依霏。”
      ▶唐·王昌龄《过华阴》诗:“云起太华山,

  • 烟水

    引用解释

    亦作“烟水”。 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
  • 履行

    读音:lǚ xíng

    繁体字:履行

    短语:践 执 行 尽 履

    英语:fulfill

    意思:
     1.行走。
      ▶《庄子•天道》:“士成绮鴈行避影,履行遂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