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陈子青翁》 待续移山志,终荒种秫田。

待续移山志,终荒种秫田。

意思:待续移山志,一种高粱田荒。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挽陈子青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羁旅联英冑,依依寄命年》是一首描绘羁旅生活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海灯摇寤寐,湖舸脱腥膻。”描绘了作者在船上漂泊的生活,海灯象征着船上的灯光,摇曳不定,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困苦。湖舸则象征着作者在旅途中的危险和危险的环境。而“脱腥膻”则表达了作者对摆脱那些充满腥膻气味的生活的渴望。 颔联“待续移山志,终荒种秫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希望能够继续坚持移山的志向,尽管生活艰辛,但仍然要坚持下去。而“终荒种秫田”则表达了作者对种秫田的渴望,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魂亲林处士,神理雪梅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林处士的敬仰之情。林处士是故乡的象征,代表着故乡的人和事。而“神理雪梅传”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羁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羁旅联英冑,依依寄命年。
海灯摇寤寐,湖舸脱腥膻。
待续移山志,终荒种秫田。
魂亲林处士,神理雪梅传。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山志

    读音:shān zhì

    繁体字:山誌

    意思:记述山川名胜的文章。
      ▶隋·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序》:“率制此篇,以记岁月;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
      ▶清·厉鹗《游洞霄宫》诗:“幽泉涤砚作山志,俗士未许窥清襟。”<

  • 待续

    读音:dài xù

    繁体字:待續

    造句:

  • 移山

    读音:yí shān

    繁体字:移山

    意思: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北山·愚公举家移太行、王屋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冤禽

  • 秫田

    读音:shú tián

    繁体字:秫田

    意思:种稙黏粟之田。
      ▶宋·方岳《次韵田园居》:“带郭林塘尽可居,秫田虽少不如归。”
      ▶元·方澜《渊明》诗:“尚不归莲社,谁能爱秫田?”明·高启《题朱泽民荆南旧业图》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