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韩子华桂花》 犹言月有兔,野岂无狡窟。

犹言月有兔,野岂无狡窟。

意思:还说月野兔,野难道没有狡猾窟。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和韩子华桂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桂花为主题,通过描绘桂花的美景和遭遇,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 首句“莫以天下桂,皆为月中物”富有哲理,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独特认识:不要因为桂花的普遍存在,就认为它只是月亮的附属品。这里暗示了桂花的美不仅仅局限于月下,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犹言月有兔,野岂无狡窟”一句,用“月中兔”的传说引出“野”中有许多狡兔(狡窟)的生存,暗指桂花生长在山野之中,有着丰富的生存环境。 “空山桂花多,艳色粲然发”描绘了空山之中桂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艳丽的花色粲然夺目。 “樵客不知贵,奈何薪爨屈”则表达了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感慨:樵夫不知道桂花的珍贵,将本应珍惜的桂花柴当作普通的柴薪来对待,显得有些屈辱。这里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忽视和冷漠,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漠视。 整首诗以桂花的遭遇为引子,引发了对自然之美和人情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桂花的美景和遭遇,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莫以天下桂,皆为月中物。
犹言月有兔,野岂无狡窟。
空山桂花多,艳色粲然发。
樵客不知贵,奈何薪爨屈。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犹言

    读音:yóu yán

    繁体字:猶言

    意思:(犹言,犹言)
    好比说;等于说。
      ▶《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宋·朱熹集注:“余力,犹言暇日。”
      ▶清·叶廷琯《吹网录•石林燕语》:“臣僚上殿札子,末言取进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