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叹》 闻说苏州破,仓皇问故人。

闻说苏州破,仓皇问故人。

意思:闻说苏州破,匆忙问朋友。

出自作者[明]刘基的《感叹》

全文赏析

首联即点明题旨。“闻说”二字,包含很多不堪回想的惊惧和忧伤。诗人在“闻说”之后,立即指出“苏州破”,而急于“问故人”,这就表现出他对于苏州命运的极度关切。但诗人所关切的不只是苏州的破亡,而且更关切着昔日友人的生死安危。 中间两联是承接上联具体抒写“惊惧和忧伤”的内容。颔联“死生俱可悼,吾道一何屯”两句,紧承上联“故人”二字,先写见到故人的伤亡而心中感到悲悼,后写见到故人生活的困顿而心中感到哀伤。这里“死生俱可悼”,用一字而总括全篇主旨,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由此引发出颈联两句:“北去应无路,南藩自此贫。”上句说,北路因战事频仍,交通阻隔,想回到故乡已不可能;下句说,南方的藩镇也因此遭受战争创伤而破败不堪。 尾联中诗人把眼光转向自己,抒发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凄凉转蓬客”,诗人以蓬草随风飘转自喻,表现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含着居无定所、前途渺茫的悲哀;“泪尽浙江滨”,诗人以热泪洒尽、泣不成声来表现自己内心的痛苦,使全诗的感情达到高潮。 全诗感情真挚深沉,格调慷慨悲凉,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闻说苏州破,仓皇问故人。
死生俱可悼,吾道一何屯。
北去应无路,南藩自此贫。
凄凉转蓬客,泪尽浙江滨。
作者介绍 刘基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关键词解释

  • 仓皇

    读音:cāng huáng

    繁体字:倉皇

    短语:手忙脚乱 失魂落魄 发慌 毛 心慌意乱 慌乱 张皇 手足无措 无所适从 受宠若惊 恐慌 惊惶 慌 不知所措 虚惊 着慌 自相惊扰 心惊肉跳 惊慌失措 慌张 惊

  • 苏州

    读音:拼音:sū zhōu 五笔:alyt

    苏州的解释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

    词语分解

    • 苏的解
  • 故人

    读音:gù rén

    繁体字:故人

    短语:老友 旧 老朋友

    英语:old friend

    意思:
     1.旧交;老友。
      ▶《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

  • 闻说

    读音:wén shuō

    繁体字:聞說

    意思:(闻说,闻说)
    犹听说。
      ▶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水浒传》第二三回:“江湖上多闻说武二郎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