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李卫公平泉庄》 相国已何在,空山余故林。

相国已何在,空山余故林。

意思:相国已在哪里,空山我所以林。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游李卫公平泉庄》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相国已经去世,只留下了空空的山林,表达了诗人对于权贵消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相国已何在,空山余故林”这两句,通过对比相国的消失和空山的依旧,体现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相国的权力、地位、财富随着他的去世而消散,只留下了一座空山和他的故林,给人一种悲凉之感。 “曏时堪炙手,今日但伤心”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世态炎凉,人走茶凉的景象。相国在世时,权倾天下,炙手可热,而如今人们已经不再追捧,只剩下诗人独自伤心。 “陵谷尚未改,门阑不可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追忆和现实的无奈。山川依旧,但是相国的门第已经无从寻找,体现了世事的变迁。 “谁知荆棘地,鹤盖旧成阴”作为结尾,通过对比荆棘地和鹤盖成阴,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转瞬即逝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权力和自然的深入思考,展现出一种悲凉而深沉的美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相国已何在,空山余故林。
曏时堪炙手,今日但伤心。
陵谷尚未改,门阑不可寻。
谁知荆棘地,鹤盖旧成阴。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空山

    读音:kōng shān

    繁体字:空山

    意思: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明·李攀龙《仲春虎丘》诗:“古剎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

  • 相国

    读音:xiàng guó

    繁体字:相國

    英语:prime minister

    意思:(相国,相国)
    古官名。
      ▶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

  • 何在

    读音:hé zài

    繁体字:何在

    英语:wherein

    意思:
     1.在何处,在哪里。
      ▶唐·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

  • 故林

    读音:gù lín

    繁体字:故林

    意思:
     1.从前栖息的树林。
      ▶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唐·李端《送郭补阙归江阳》诗:“雁影愁斜日,莺声怨故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