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 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

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

意思:身体清洁能鉴赏,色洞常含虚。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仁德的官员,他下车伊始,就展现出高尚的道德和仁爱之心。 首联“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直接点明这位官员的高尚品德,他以高尚的义理为唯一准则,以深仁之心自下车开始他的工作。这里的“良牧”是对这位官员的赞美之词,意为“善良的牧人”,暗喻他是一位有德行的领导者。 颔联“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描绘了这位官员初上任时的艰辛和清廉。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来到了凿井的地方,意味着他将要面临的是艰苦的工作和清苦的生活。而“饮冰馀”则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清廉和节俭,即使是在寒冷的时候,他也坚持不浪费一滴水。 颈联“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进一步表达了这位官员的深厚根基和引导人民的精神。他以地即泉源来比喻自己的深厚根基和长久的历史,同时以人当汲引来表达他愿意引导人民,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尾联“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表达了这位官员的仁爱之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认为自己的行为能够顺应天时,帮助人民解决问题,并且他怀抱着恩惠人民的心,不知道该如何回报他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这位官员的品德和行为,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人们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
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
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
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
上善滋来往,中和浃里闾。
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物色

    读音:wù sè

    繁体字:物色

    短语:觅 摸索 搜索 搜寻 追寻 寻 搜求 按图索骥 搜 找寻 找 摸 索 招来 查寻 查找 检索

    英语:look out for

    <
  • 含虚

    读音:hán xū

    繁体字:含虛

    意思:(含虚,含虚)
    谓虚若无物。形容透明。
      ▶唐·高适《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诗:“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

    解释:1.谓虚若无物。形容透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