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礼悦尚书唐质肃公挽词二首》 不知君槛折,千古更谁攀。

不知君槛折,千古更谁攀。

意思:不知道你用囚车折,千古更谁攀登。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赠礼悦尚书唐质肃公挽词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昔在仁朝日,孤忠独犯颜》是一首对古代忠臣勇往直前、坚守信念的赞扬和缅怀的诗。通过对诗中主人公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首先,诗中描述了主人公在仁朝时期,孤身一人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甚至不惜冒着犯颜的风险,坚守自己的信念。这种勇气和决心令人敬佩。 其次,“一身宁自顾,万里偶生还”这两句诗表达了主人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他宁愿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也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这种精神在古代忠臣中是非常普遍的。 “却度黄梅岭,重趋玉笋班”这两句诗描绘了主人公在面临困难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最后,“不知君槛折,千古更谁攀”这两句诗表达了主人公的成就和影响。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他仍然能够取得成功,成为千古传颂的楷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表达了对古代忠臣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在仁朝日,孤忠独犯颜。
一身宁自顾,万里偶生还。
却度黄梅岭,重趋玉笋班。
不知君槛折,千古更谁攀。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千古

    读音:qiān gǔ

    繁体字:千古

    英语:eternal

    意思:
     1.久远的年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李白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