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七月》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意思:春日缓行天宇,女子采蒿群聚。

出自作者[先秦]诗经的《七月》

全文创作背景

《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社会的风俗、文化背景以及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周公遭受变乱、陷入政治危机有关。在这个背景下,陈后稷先公主张风化教育,从而启迪了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灵感,以反映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和农民的日常生活。 另一种说法则是根据陈奂的《诗毛氏传疏》,认为这首诗是在周公遭遇管蔡之变时创作的,与前者的时间相距甚远。 总的来说,《七月》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是诗人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和反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作者介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解释

  • 春日

    读音:chūn rì

    繁体字:春日

    英语:springtime; spring

    意思:
     1.春天;春季。
      ▶《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汉·辛延年《羽

  • 迟迟

    读音:chí chí

    繁体字:遲遲

    英语:slow

    意思:(迟迟,迟迟)

     1.徐行貌。
      ▶《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传:“迟迟,舒行貌。

  • 采蘩

    读音:cǎi fán

    繁体字:埰蘩

    意思:
     1.《诗•召南》篇名。
      ▶《诗•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后因以“采蘩”指女子恪守妇道,克尽妇职。
      ▶宋·王禹

  • 祁祁

    读音:qí qí

    繁体字:祁祁

    意思:
     1.众多貌;盛貌。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毛传:“祁祁,众多也。”
      ▶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同道祁祁,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