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鹤舒台》 试问葛仙仙去后,至今遗迹事如何。

试问葛仙仙去后,至今遗迹事如何。

意思:试着问葛仙仙去后,到现在遗迹事情怎么样。

出自作者[宋]康与之的《鹤舒台》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隐逸生活的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文化的敬仰。 首句“白云深处路崎岖,鹤去台空景物殊”描绘了山中深处的道路崎岖不平,鹤飞过山头,台阁却已经空空如也,景色大异寻常。这里的“白云深处”给人一种远离尘世、幽静深远的意象,而“路崎岖”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的艰险和神秘。鹤去台空,更增添了山中的孤寂和静谧。 “山展翠屏连紫幕,泉分清溜滴明珠”这两句描绘了山中的翠屏、紫幕等自然景色,以及清泉流淌、水珠滴落的美景。这里的“翠屏”和“紫幕”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绿色屏障和紫色帷幕,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受。“泉分清溜”形象地描绘了清泉流淌的景象,“滴明珠”则形象地描绘了水珠滴落的美丽瞬间。 “道人只问丹砂井,隐客犹寻九节蒲”这两句描绘了山中隐士的生活,他们只询问丹砂井等隐逸之地的所在,而游客则仍然寻找九节蒲等隐逸植物。这里通过隐士的生活和植物的隐逸来表达对山林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最后一句“试问葛仙仙去后,至今遗迹事如何”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询问葛仙(可能是指一位山中隐士)去后,山中的遗迹如何。这不仅表达了对隐逸文化的敬仰,也表达了对山中历史和遗迹的关注和好奇。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文化的敬仰。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山中历史和遗迹的关注和好奇,体现了诗人对山林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云深处路崎岖,鹤去台空景物殊。
山展翠屏连紫幕,泉分清溜滴明珠。
道人只问丹砂井,隐客犹寻九节蒲。
试问葛仙仙去后,至今遗迹事如何。
作者介绍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人,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绍兴十七年(1147),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关键词解释

  • 仙仙

    读音:xiān xiān

    繁体字:仙仙

    意思:亦作“僊僊”。
     
     1.轻盈貌。轻举貌。
      ▶《诗•小雅•宾之初筵》:“舍其坐迁,屡舞僊僊。”
      ▶孔颖达:“僊僊,舞貌也。”
      ▶《庄子•

  • 遗迹

    读音:yí jì

    繁体字:遺跡

    短语:遗址

    英语:trace

    意思:(参见遗迹,遗蹟)

    近义词: 古迹、奇迹、事迹、废墟、瓦砾、陈迹

  • 试问

    读音:shì wèn

    繁体字:試問

    短语:请问 借光

    英语:may I ask

    意思:(试问,试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
      ▶《晋书•

  • 仙去

    读音:xiān qù

    繁体字:仙去

    意思:亦作“僊去”。
     
     1.成仙而去。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至蚕时,有神女夜至,助客养蚕……缫讫,女与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晋·葛洪《抱朴子•

  • 如何

    读音:rú hé

    繁体字:如何

    短语:争 怎 焉 哪样 安 哪 何等

    英语:what

    意思:
     1.怎样。
      ▶《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