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天台晓望》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意思:风暴潮争汹涌,神奇又倏忽。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天台晓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天台山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首联“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诗人以高耸入云的天台山为背景,描绘了其雄伟壮丽的气势。其中,“门标赤城霞”和“楼栖沧岛月”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天台山的美丽景色,赤城的霞光和沧岛的明月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颔联“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诗人登上高处,放眼远眺,看到了大海的波涛。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之情。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天台山神奇壮丽的景象。“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形象地描绘了大鹏展翅、巨鳌潜海的壮观场面。“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则表达了诗人对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的惊叹和敬畏之情。 在描绘这些景象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其的深深敬仰。他渴望能够通过修炼来获得长生不老的能力,以便能够像神仙一样逍遥自在。 最后,“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长生的渴望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通过修炼来获得朱红的果实和金骨,进而获得飞翔的能力,最终能够像神仙一样生活在蓬莱仙境中。 整首诗以天台山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神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神怪

    解释

    神怪 shénguài

    [gods and spirits] 泛指传说中的神仙鬼怪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

    引用解释

    1.神仙和鬼怪;鬼神怪异之物。《史记·封禅

  • 风潮

    读音:fēng cháo

    繁体字:風潮

    短语:大潮

    英语:campaign

    意思:(风潮,风潮)

     1.狂风怒潮。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 汹涌

    读音:xiōng yǒng

    繁体字:洶涌

    短语:险峻 险恶 险要 关隘 险阻

    英语:(v) (used in reference to an ocean, river, lake, etc.) violen

  • 翕忽

    读音:xī hū

    繁体字:翕忽

    意思:
     1.犹倏忽。急速貌。
      ▶《文选•左思<吴都赋>》:“神化翕忽,函幽育明。”
      ▶刘逵注:“翕忽,疾貌。”
      ▶唐·李白《大鹏赋》:“连轩沓拖,挥霍翕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