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幽兴》 山色有无烟聚散,溪光动静鸭浮沉。

山色有无烟聚散,溪光动静鸭浮沉。

意思:山色有没有烟聚散,溪光动静鸭沉浮。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幽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春病酒废登临,风搅石楠花满林。山色有无烟聚散,溪光动静鸭浮沉》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首句“一春病酒废登临”,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因为病酒而无法正常登临观赏的情景,给人一种沉郁之感。但紧接着的“风搅石楠花满林”一句,立刻将这种沉郁的氛围打破,诗人仿佛从病酒和颓废中苏醒过来,被风吹动的石楠花如火如荼地盛开在林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石楠花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情感,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山色有无烟聚散”一句,诗人描绘了山色的变化和烟的聚散,展现出山的神秘和变化莫测。山色时隐时现,烟也时而聚散,给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感觉。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留恋。 “溪光动静鸭浮沉”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溪水中的鸭子。溪水在阳光下闪耀着动人的光芒,鸭子在水中静静地漂浮着,时而沉下,时而浮起,生动而又活泼。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春病酒废登临,风搅石楠花满林。
山色有无烟聚散,溪光动静鸭浮沉。
作者介绍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关键词解释

  • 溪光

    读音:xī guāng

    繁体字:溪光

    意思:指溪流的水色。
      ▶唐·杜牧《题白苹洲》诗:“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宋·谢逸《南歌子》词:“雨洗溪光净,风掀柳带斜。”
      ▶清

  • 山色

    读音:shān sè

    繁体字:山色

    英语:scene of mountains

    意思:山的景色。
      ▶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欧阳修《

  • 浮沉

    读音:fú chén

    繁体字:浮沉

    短语:沉浮

    英语:drift along

    意思:见“浮沈”。

    详细释义:1.随波逐流。比喻追随世俗

  • 有无

    读音:yǒu wú

    繁体字:有無

    意思:(有无,有无)
    亦作“有亡”。
     
     1.有或无。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

  • 烟聚

    读音:yān jù

    繁体字:煙聚

    意思:(烟聚,烟聚)
    犹云集。喻聚集之多。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鱼甲烟聚,贝胄星罗。”
      ▶唐·韦承庆《灵臺赋》:“繁襟雾合而烟聚,单思鍼悬而缕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