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行道迟迟处,足验民彝得自天。
意思:仔细看行道迟迟地方,足以证明民彝得到从天。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毛诗·谷风》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道德、品行和忠诚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性自然和道德品质的理解和赞赏。
首句“从一真心出自然”,表达了诗人对人性本真的理解和赞赏。这里的“从一真心”可以理解为人的本性是善良和自然的,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掩饰。而“自然”则是指人的行为和言语都是自然而然,不矫揉造作。
“每於勤苦见贞坚”则表达了诗人对勤劳和坚韧品质的赞赏。这里的“勤苦”可以理解为人的努力和奋斗,而“贞坚”则是指人的品行坚定不移,不轻易改变。
接下来的“细看行道迟迟处,足验民彝得自天”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和品行的观察和理解。这里的“行道迟迟”可以理解为人的行为缓慢而稳重,不轻率急躁。而“民彝”则是指社会风俗和习惯,即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诗人认为这些规范是上天赋予的,是人们应该遵守的。
接下来的四句“几年游泳与方舟,一旦同心友作雠。苦是人心多阻隔,满前珠玉不知收。”则描绘了诗人对人生和朋友的看法。诗人认为人生就像在水中游泳,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而朋友则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他们可以一起努力,一起成长。但是,人生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可能会阻隔人心,让人失去方向。因此,诗人认为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外界的珠玉所迷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性自然、道德品质、人生和朋友的深刻理解和赞赏。诗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和自然的,而勤劳和坚韧的品质则是应该被赞赏的;同时,诗人也认为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外界的珠玉所迷惑。这些观点对于现代人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 降福自天。-- 出自《秋胡行》作者:[魏晋]曹丕
- 匪降自天。-- 出自《幽愤诗》作者:[汉]嵇康
- 明断自天启。-- 出自《古风其三》作者:[唐]李白
- 有命自天。-- 出自《梁宗庙登歌 六》作者:[南北朝]沈约
- 匪佑自天。-- 出自《杨朱歌》作者:[先秦]先秦无名
- 皇基自天保。-- 出自《周五声调曲 宫调曲 二》作者:[南北朝]庾信
- 受命自天。-- 出自《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八章》作者:[魏晋]陆机
- 道隆自天。-- 出自《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作者:[魏晋]陆云
- 兴云自天。-- 出自《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作者:[魏晋]陆云
- 一气自天成。-- 出自《巫山一段云 题通仙观》作者:[元]尹志平
- 行道要心坚。-- 出自《炼丹砂 鸣鹤馀音卷四之》作者:[元]马钰
-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出自《谷风》作者:[先秦]诗经
- 行行道转远。-- 出自《西陵遇风献康乐诗 三》作者:[南北朝]谢惠连
- 古有行道人。-- 出自《百一诗 七》作者:[魏晋]应璩
- 行道济时无此才。-- 出自《谢林彦广惠酒》作者:[元]王冕
- 稽古行道,文物一新。-- 出自《高宗郊祀前庙朝享太庙三十首》作者:[宋]真宗
- 细看山林朝市。-- 出自《满庭芳·南省西清》作者:[宋]俞国宝
- 移时细看。-- 出自《折红梅·倚花阑清晓》作者:[宋]无名氏
- 眉尖曾细看。-- 出自《菩萨蛮·梅花枝上东风软》作者:[宋]赵长卿
- 须细看。-- 出自《千秋岁·晓烟溪畔》作者:[宋]叶梦得
- 细看秋光自好。-- 出自《惜分飞·平日悲秋今已老》作者:[宋]袁去华
- 春日迟迟。-- 出自《秋胡行 一》作者:[南北朝]谢惠连
- 风日正迟迟。-- 出自《望江南/忆江南》作者:[宋]陈东甫
- 马迟迟。-- 出自《江城子 寄庐副使处道》作者:[元]张之翰
- 迟迟倚竹。-- 出自《齐天乐·夜来早得东风信》作者:[宋]文天祥
- 迟迟永日炎暑。-- 出自《女冠子·火云初布》作者:[宋]柳永
- 信迟迟。-- 出自《诉衷情·露莲双脸远山眉》作者:[宋]晏殊
- 迟迟永日炎暑。-- 出自《女冠子(夏景)》作者:[宋]柳永
- 归去意迟迟。-- 出自《九张机》作者:[宋]无名氏
- 春日迟迟。-- 出自《汉宫春慢/汉宫春》作者:[宋]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