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朋七日省真苦雨三首》 怅望中秋月,於今已上弦。

怅望中秋月,於今已上弦。

意思:怅望中秋月,在如今已经上弦。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八朋七日省真苦雨三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中秋月色并寄托深切思念的诗。诗人怅然望向中秋的月亮,发现它已经是上弦月,明亮而生动的月形像圭玉一样小巧,月影中露出了桂花的偏向。诗人接着表达了对远方思念之人的深情厚意,但这份幽深的思念难以传达到,就像那飘浮的云朵一去不复返。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希望月亮能够摆脱阴翳,清澈地照耀在天空中。 整首诗意境深远,用语生动,通过描绘中秋月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月亮的形象,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怅望中秋月,於今已上弦。
明生圭样小,影露桂华偏。
幽恩邈难致,浮云去不还。
何当出阴翳,清澈照中天。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上弦

    读音:shàng xián

    繁体字:上弦

    英语:wind

    意思:I

     1.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太阳跟地球的联线和地球跟月亮的联线成直角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呈“D”字形,称“上弦”。

  • 中秋

    读音:zhōng qiū

    繁体字:中秋

    英语:(N) Mid-Autumn Festival

    意思:I
    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亦称“中秋节”。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七:“中秋三五

  • 怅望

    读音:chàng wàng

    繁体字:悵望

    意思:(怅望,怅望)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齐·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