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日梅》 不须水月黄昏景,疏影风前午更香。

不须水月黄昏景,疏影风前午更香。

意思:不需要水月黄昏景,疏影风前中午更香。

出自作者[宋]赵时韶的《日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赞美。 首先,诗的第一句“红日移阴上粉墙”,描绘了早晨的阳光透过阴暗的房屋,照射在粉墙上。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受,仿佛新的一天正在开始。 其次,“烘乾花底夜来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将夜间的霜比喻为花底的水珠被阳光蒸发,烘干了霜的痕迹。这不仅描绘了早晨的清新空气,也暗示了花儿的娇艳和生机勃勃。 第三句“不须水月黄昏景”中,“水月黄昏”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比喻,它描绘了月亮在黄昏时分照耀着水面的美丽景象。然而,诗人却以“不须”一词否定了这种景象的重要性,暗示他更欣赏眼前的清新、明亮的早晨景象。 最后一句“疏影风前午更香”,诗人描绘了风中摇曳的树影和花儿的香气。这里的“疏影”和“午更香”都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早晨清新空气和自然美的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晨的清新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欣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红日移阴上粉墙,烘乾花底夜来霜。
不须水月黄昏景,疏影风前午更香。

关键词解释

  • 疏影

    读音:shū yǐng

    繁体字:疏影

    英语:space Shadows

    意思:
     1.疏朗的影子。
      ▶唐·杜牧《长安夜月》诗:“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宋·林逋《山园

  • 水月

    引用解释

    1.水和月。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杨万里 《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郑谷 《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 蓬莱 。

  • 不须

    读音:bù xū

    繁体字:不須

    意思:(不须,不须)
    不用;不必。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唐·张志和《渔父歌》:“青篛笠,绿

  • 黄昏

    读音:huáng hūn

    繁体字:黃昏

    短语:暮 夕

    英语:dusk

    意思:(黄昏,黄昏)

     1.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楚辞•离骚》:“

  • 更香

    引用解释

    古时特制的一种香。根据燃点后的香的长短,来推算时间的长短和迟早。《镜花缘》第二三回:“ 多九公 把罗盘更香望一望道:‘据老夫看来:前面已到 淑士国 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他分付一个亲兵去传令守大门的小头目,立刻点起一支更香,当更香三停灼一停时吹第一次角声。”

    读音:gē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