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居》 自为山居人,梦寐亦安佚。

自为山居人,梦寐亦安佚。

意思:从为山居民,做梦也安逸。

出自作者[宋]释文珦的《山居》

全文赏析

这首诗《自为山居人,梦寐亦安佚》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自为山居人,梦寐亦安佚”,诗人以自为山居人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里的“山居人”并非指真正的山居生活,而是诗人自我形象的象征,表达了他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梦寐亦安佚”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渴望和期待,即使是在梦中,他也能够安逸舒适。 “颇谓龟六藏,全胜兔三窟”,诗人认为龟的藏身之法比兔子的三重洞穴还要好,这里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龟的藏身之法是一种智慧和策略,它能够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伤害,而兔子的三重洞穴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但仍然无法与龟的藏身之法相比。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高度赞赏和向往。 “性中信一真,身外无余物”,诗人强调自己的性格中充满了真诚和真实,没有多余的杂念和欲望。这里的“信一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真和诚实,而“身外无余物”则表达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超脱。这种追求简朴、真诚的生活态度,正是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形谢即示已,谁能问埋骨”,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生命结束时,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纪念或缅怀,只需要自然地消失,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埋葬或纪念。这里诗人强调了生命的自然和纯粹,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他对自然、简朴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诗人的形象和态度充满了真诚和纯真,没有多余的杂念和欲望,这种追求简朴、真诚的生活态度正是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为山居人,梦寐亦安佚。
颇谓龟六藏,全胜兔三窟。
性中信一真,身外无余物。
形谢即示已,谁能问埋骨。

关键词解释

  • 为山

    读音:wéi shān

    繁体字:為山

    意思:(为山,为山)
    喻建立功业。
      ▶晋·陶潜《悲从弟仲德》诗:“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参见“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解释:1.喻建立

  • 梦寐

    读音:mèng mèi

    繁体字:夢寐

    短语:睡乡 梦见 梦

    英语:sleep

    意思:(梦寐,梦寐)

     1.谓睡梦。
      ▶《后汉书•郎顗传》:“此诚

  • 自为

    读音:zì wèi

    繁体字:自為

    意思:(自为,自为)
    I

     1.自己做;自己治理。
       ▶《管子•国蓄》:“则君虽彊本促耕,而自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恶能以为治乎?”唐·胡曾《赠渔者》诗

  • 山居

    读音:shān jū

    繁体字:山居

    英语:The mountain occupies

    意思:
     1.居住于山中。
      ▶《战国策•韩策一》:“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

  • 安佚

    读音:ān yì

    繁体字:安佚

    意思:安乐舒适。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