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偶题》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意思:相信真源行不到,靠着拐杖到处玩涟涟。

出自作者[宋]朱熹的《偶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探寻溪源的旅程,以及在到达源头时的迷茫和感慨。 首句“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诗人开始描述的是一个人沿着溪流前进的情景。他似乎是在寻找溪流的源头,这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对自然的敬畏和好奇。然而,当这个人最终到达溪流的源头时,他可能会发现那里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种惊喜或满足。这可能象征着人们在追求真理或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或迷茫。 第二句“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这里的“始信”可能是指诗人之前对溪流源头的向往和期待,但当他到达时,他才发现自己原本的期望可能过于乐观。这可能意味着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无法达到的境地。然而,尽管如此,诗人并没有放弃,他选择倚着筇(一种竹杖),继续在周围探索,感受溪流潺湲的美丽。这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洁明了,通过描绘探寻溪源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和真理的敬畏和追求。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真理和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和迷茫,但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探索,我们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探寻溪源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和真理的敬畏和追求。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作者介绍 朱熹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关键词解释

  • 真源

    读音:zhēn yuán

    繁体字:真源

    意思:谓本源,本性。
      ▶南朝·梁·刘潜《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迴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唐·赵元一《奉天录序》:“缅寻太古之初,真源一味,自然朴略,不同浮华,虽垂

  • 随处

    读音:suí chù

    繁体字:隨處

    短语:街头巷尾 所在 天南地北 四野 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四海 四方 无处 八方 无所不在 万方

    英语:everywhere

  • 不到

    读音:bú dào

    繁体字:不到

    英语:absent oneself from

    意思:
     1.不到达。
      ▶《诗•大雅•韩奕》:“蹶父孔武,靡国不到。”
      ▶《儿女英雄传》第五

  • 潺湲

    读音:chán yuán

    繁体字:潺湲

    意思:
     1.流貌。
      ▶《楚辞•九歌•湘夫人》:“慌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唐·王涣《惆怅》诗之十:“仙山目断无寻处,流水潺湲日渐西。”
      ▶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