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苏台竹枝词 一十首》 洞庭余柑三寸黄,笠泽银鱼一尺长。

洞庭余柑三寸黄,笠泽银鱼一尺长。

意思:洞庭余柑三寸黄,笠泽银鱼一尺长。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苏台竹枝词 一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洞庭余柑三寸黄,笠泽银鱼一尺长。东南佳味人知少,玉食无由进上方》是一首对江南美食的赞美诗。诗人通过描绘洞庭余柑的黄三寸,笠泽银鱼的尺一长,表达了对这些美食的喜爱和欣赏。 首句“洞庭余柑三寸黄”,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庭余柑的色泽,三寸之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印象,仿佛让人看到了那满树金黄的柑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食物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笠泽银鱼一尺长”则是对笠泽银鱼的描绘,诗人用“一尺长”来形容银鱼的长度,更显其鲜美和珍贵。银鱼在诗人的笔下仿佛成为了一个生动的形象,让人垂涎欲滴。 “东南佳味人知少”一句,诗人以一种淡淡的遗憾表达了对于这些美食的稀有和珍贵,也表达了对美食文化的深深热爱。 最后,“玉食无由进上方”一句,诗人以一种无奈和渴望的情绪,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些美食的向往和无法品尝的遗憾。这句诗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美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洞庭余柑和笠泽银鱼的美食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美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洞庭余柑三寸黄,笠泽银鱼一尺长。
东南佳味人知少,玉食无由进上方。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关键词解释

  • 洞庭

    读音:dòng tíng

    繁体字:洞庭

    英语:Dongting Lake

    意思:
     1.广阔的庭院。
      ▶《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成玄英疏:“洞庭

  • 银鱼

    读音:yín yú

    繁体字:銀魚

    短语:海鳗 鳕鱼 蝾螈 肺鱼 刀鱼 文昌鱼 鲱鱼 白鲑 带鱼 鲶鱼 飞鱼 梭子鱼 电鳗 美人鱼 沙丁鱼 虹鳟鱼 翻车鱼 鲢鱼 鲍 金枪鱼

    英语:

  • 三寸

    读音:sān cùn

    繁体字:三寸

    意思:指舌〔补义:短小之物〕。
      ▶《艺文类聚》卷十七引晋·张韩《不用舌论》:“留侯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梁简文帝《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着名。故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