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江月·物外神仙风骨》 他年旌节看归荣。

他年旌节看归荣。

意思:其他年旌节看归荣耀。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西江月·物外神仙风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语言描绘了神仙和富贵功名的对比,以及一个人在人生旅程中的追求和理想。 首先,诗的开头“物外神仙风骨,人间富贵功名。”就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它以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描绘了神仙的风骨和人间富贵功名的对比。这里,“物外”一词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而“神仙风骨”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清雅高洁的形象。这种形象与“人间富贵功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贵功名通常代表着世俗的欲望和追求,而神仙风骨则代表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接下来,“眉长新有秀毫生。荡座酒光花影。”这两句描绘了人物的容貌和举止,通过“眉长秀毫”这一形象,表达了人物的清雅和高洁,而“酒光花影”则描绘了宴会的场景,表现出一种优雅和浪漫的气氛。 “清暑玉壶书永,少年金印身轻。”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人物的日常生活和追求,通过“清暑玉壶”这一形象,表达了夏日清凉、宁静的生活状态,而“金印”则象征着地位和荣誉。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物在追求富贵功名的同时,也保持了一种清雅高洁的生活态度。 最后,“他年旌节看归荣。笑傲五湖烟景。”这两句描绘了人物的未来和理想,通过“旌节”这一形象,表达了人物的荣誉和地位,而“五湖烟景”则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物对未来的期待和理想,他希望能够获得荣誉和地位,同时也能够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神仙风骨、富贵功名、清雅高洁的生活态度和自由自在的理想,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物外神仙风骨,人间富贵功名。
眉长新有秀毫生。
荡座酒光花影。
清暑玉壶书永,少年金印身轻。
他年旌节看归荣。
笑傲五湖烟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 归荣

    读音:guī róng

    繁体字:歸榮

    意思:(归荣,归荣)
    犹荣归。光荣地返回故乡。
      ▶唐·司空图《送草书僧归越》:“今繫名内殿,且为归荣,足以光于远矣。”
      ▶宋·欧阳修《吉州学记》:“幸予他日因得归荣

  • 他年

    引用解释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 旌节

    读音:jīng jié

    繁体字:旌節

    意思:(旌节,旌节)

     1.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
      ▶郑玄注:“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