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玉堂真丈索毋自欺斋诗》 毫厘不苟徇,隐微常战兢。

毫厘不苟徇,隐微常战兢。

意思:毫厘不苟且顺从,隐蔽常战战兢兢。

出自作者[宋]蔡沈的《玉堂真丈索毋自欺斋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道德修养和自我控制的诗歌,它通过描述人心、学习、善恶、知行合一、谨独、好恶择言等方面,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首先,诗人指出人心具有天德,但气禀有昏明,即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可能会受到蒙蔽和影响。因此,学习知识是为了明辨是非,区分善恶,从而更好地践行道德。 接着,诗人强调了去恶守善的重要性。恶既然存在,就必须去除,而善则需要保持和遵循。这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修正,才能达到真正的道德境界。 在知行合一方面,诗人指出虽然知道很多,但行动更为重要。只有通过真诚的实践,才能真正达到道德的完善。如果念虑不实,就会导致言行不一,从而愧对于人。因此,君子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在独处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诗人还强调了择言无在身的重要性。这意味着要对自己的好恶有明确的判断,不要盲目跟随他人或社会潮流。只有选择正确的言辞和行为,才能避免因言行不当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诗人通过居常目在是、以况汤盘铭等描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提倡人们要以道德为指导,追求万善皆精纯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启示的诗歌,它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注重自我修养和言行一致,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万善皆精纯的境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心具天德,气禀有昏明。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乃陈。
恶既在必去,善即在持循。
知之虽曰至,行之贵乎诚。
念虑或未实,覆护寻亦生。
遂令负初心,怛焉愧于人。
君子必谨独,暗室十目瞋。
毫厘不苟徇,隐微常战兢。
好恶慊于己,择言无在身。
由中以达外,万善皆精纯。
大书毋自欺,高斋扁新名。
居常目在是,以况汤盘铭。

关键词解释

  • 毫厘

    读音:háo lí

    繁体字:毫釐

    短语:一丝一毫

    英语:an iota

    近义词: 毫发、分毫、丝毫、秋毫

    详细释义:极微小的

  • 不苟

    读音:bù gǒu

    繁体字:不苟

    英语:not lax

    意思:不随便;不马虎。
      ▶《周礼•地官•大司徒》:“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
      ▶贾公彦疏:“不苟且也。”
      

  • 徇隐

    读音:xùn yǐn

    繁体字:徇隱

    意思:(徇隐,徇隐)
    徇私隐瞒。
      ▶清林则徐《会谕收缴鸦片增设绅士公局示稿》:“保邻徇隐,一併连坐。”
      ▶《清史稿•敬谨庄亲王尼堪传》:“事觉,尼堪坐徇隐,降郡王。”

  • 战兢

    读音:zhàn jīng

    繁体字:戰兢

    意思:(战兢,战兢)

     1.畏惧戒慎貌。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阴后,夙夜战兢。”
      ▶晋·葛洪《抱朴子•诘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