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坡陀辞》 松郁律兮其高百尺,旁枝虬鹜葛虆之。

松郁律兮其高百尺,旁枝虬鹜葛虆之。

意思:松就像啊他高百尺,葛蘖的旁枝虬鸭。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山坡陀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山坡陡峭,江水波涛汹涌,百尺高的松树郁郁葱葱,旁边枝条交错缠绕的景象。诗人曳杖偕同书童随行,仰望不见太阳,只有可依松树下遮蔽。在这荒凉之地,诗人遇到了一位黄冠羽衣的长者,神态安详地坐在涛石之上,箕坐自如,似乎安然不危。四周无人,让人忘记饥饿。长者自称是仙人偓佺,居住在瑶池之中,一日一夜飞来飞去不可数计。他开口讲述梦中的仇池归路,这里非小有之地,让人快乐而不愿离去。诗人回想起曾游于葛天氏之境,虽然并非陶氏之人,但仍与之偕行。渺茫未可预测啊,仆夫悲叹,马儿怀念。诗人聊以逍遥自在,在兰草的边缘晒发。 整首诗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仙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安逸和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渺茫未来的感叹。诗歌语言生动优美,意象丰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坡陀兮下属江,势崖绝兮涛波所荡如颓墙。
松郁律兮其高百尺,旁枝虬鹜葛虆之。
仰不见日兮之下可依,吾曳杖兮吾僮以吾之书随。
邈余望兮水中汦,颀然而长者黄冠兮羽衣。
轩牙頣坦腹涛石箕坐兮,石亦有趾安不危,四无人兮可忘饥。
仙人偓佺兮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夕兮飞相往来不可数。
使其开口梦中仇池我归路,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
昔余游于葛天氏兮,身非陶氏犹与偕乘。
渺莽良未可兮,仆夫悲余马怀。
聊逍遥兮容与,晞余发兮兰之陼。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百尺

    读音:bǎi chǐ

    繁体字:百尺

    意思: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左思《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文选•鲍照

  • 郁律

    引用解释

    1.山势险曲突兀貌。《文选·张衡<西京赋>》:“於前则 终南 太一 ,隆崛崔崪,隐轔鬱律,连冈乎 嶓冢 。” 吕延济 注:“崔崒、隐轔、鬱律,皆险曲貌。 嶓冢 ,山名。”《文选·沉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 吕向 注:“鬱律,直上貌。” 清 周孝学 《登穹窿绝顶望震泽同蒋香山作》诗:“ 吴 中富名山, 穹窿

  • 其高

    读音:qí gāo

    繁体字:其高

    意思:犹有余。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觑来手下诸军校,英雄怎画,倜傥难描……掂详了,纵六千来不到,半万来其高。”
      ▶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摺:“五夜其高,六日向

  • 旁枝

    读音:páng zhī

    繁体字:旁枝

    意思:
     1.谓旁生歧出。
      ▶《庄子•骈拇》:“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清·方苞《书李习之卢坦传后》:“太史公作《史记》,藏之名山,副在京师,然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