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耄志十首》 忆昔叨陪册府仙,曾陈大计璪{旒方换王}前。

忆昔叨陪册府仙,曾陈大计璪{旒方换王}前。

意思:回忆过去想陪册府仙,曾陈述大计被{串正在换王}前。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耄志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通过对往昔历史的回忆,表达了对某些人和事的评价和感慨。 首联“忆昔叨陪册府仙,曾陈大计璪{旒方换王}前。”诗人回忆起过去曾陪侍帝王,参与国家大计,表现出一种荣耀和责任。而“曾陈大计”则暗示了诗人曾经在重要场合发表过意见,体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和智慧。 颔联“探符痴妄空劳矣,当璧休祥已灼然。”这里诗人对某些人探符求瑞、痴心妄想的行为表示了否定和嘲笑。“探符”指的是寻找吉祥的符号,以求得福祉;“空劳”则表明这些行为是无用的,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当璧休祥”则是指那些不切实际、虚幻的祥瑞现象,已经被证实是虚妄的。 颈联“奉玺相真曾浴日,倚楹女岂敢贪天。”这一联是对历史人物的赞扬和对现实的批判。“奉玺相”指的是汉代丞相萧何,他曾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而“曾浴日”则暗示了他的忠诚和勤政。“倚楹女岂敢贪天”则是对那些贪图权力、不思进取的人的讽刺。 尾联“分明狐赵俱酿赏,不似之推隐去贤。”诗人对那些追逐名利、贪图赏赐的人表示了不满,同时也对那些隐退贤人表示了敬仰。“之推”指的是陶渊明的隐士形象,他隐居田园,不慕名利,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视为高尚。而“分明狐赵俱酿赏”则是对那些追逐名利、贪图赏赐的人的批判,这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和对现实人物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退贤人的敬仰和对追逐名利者的批判。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忆昔叨陪册府仙,曾陈大计璪{旒方换王}前。
探符痴妄空劳矣,当璧休祥已灼然。
奉玺相真曾浴日,倚楹女岂敢贪天。
分明狐赵俱酿赏,不似之推隐去贤。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大计

    读音:dà jì

    繁体字:大計

    短语:百年大计 雄图

    英语:a major programme of lasting importance

    意思:(大计,大计)

  • 叨陪

    读音:tāo péi

    繁体字:叨陪

    意思:谦称陪侍或追随。
      ▶唐·王勃《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清·纳兰性德《兴京陪祭福陵》诗:“豹尾叨陪须献颂,小臣惭愧展微才。”
      ▶聂绀弩《兔先生

  • 册府

    (1).古时帝王藏书的地方。《晋书·葛洪传论》:“紬奇册府,总百代之遗编;纪化仙都,穷九丹之祕术。”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窥上帝之兵鈐,入先王之册府。” 宋 陆游 《纵笔》诗:“归从册府犹披卷,了却官书更赋诗。”
    (2).帝王册书的存放处。 唐 司空图 《上考功》:“ 洛 下则神仙 元礼 ,威振边陲; 江 南则谈笑 谢公 ,勋高册府。”
    (3).文坛,翰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