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欢喜吟》
日往月来,终则有始。
日往月来,终则有始。
意思:
今天去月来,终而复始。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欢喜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日往月来,终则有始》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自然现象为喻,阐述了生命和时间的永恒主题。 首先,诗中描述了太阳和月亮的交替出现,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日月的交替,象征着生命的起落,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短暂。然而,诗中又提到“终则有始”,这表明生命虽然有终结,但新的开始也始终存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让人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半行天上,半下地底”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和月亮在天空和地面的交替出现,象征着生命的起伏和变化。太阳和月亮在天空和地面的交替出现,也暗示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经历。 接着,“照临之间,不忧则喜”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生命的哲理。太阳和月亮的照耀,象征着生命的光明面和阴影面。只有当生命没有忧虑和困扰时,才能感到快乐和喜悦。这表明了人生的幸福并非来自外在的物质和地位,而是来自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最后,“予何人哉,欢喜不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他的内心充满了欢喜和喜悦。这表明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太阳和月亮的交替出现,表达了生命的无常、短暂、光明和喜悦。它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并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日往月来添疾病,妻嫌女怨受*惶
--
出自《瑞鹧鸪·秋季裁量十郎》作者:[元]王哲
日往月来何草草,今年又校三年老。
--
出自《醉春风》作者:[唐]薛逢
日往月来都不记,只将花卉记冬春。
--
出自《谢君实端明用只将花卉记冬春》作者:[宋]邵雍
空房消尽闲心识,日往月来不见长。
--
出自《过竹田西堂无相庵房》作者:[宋]释如珙
日来日往,阿谁知有。
--
出自《偈颂七十六首》作者:[宋]释师观
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仍学。
--
出自《秋夕》作者:[唐]聂夷中
日往不再来,兹辰坐成昔。
--
出自《置酒行》作者:[唐]李益
日往而月来,壮逝老至焉。
--
出自《锦山自杭来诗呈乡曲共举月集》作者:[宋]卫宗武
期日往称寿,老人星正中。
--
出自《南轩为陈廷仪赋》作者:[明]邵宝
影逐斜月来。
--
出自《为邻人有怀不至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月来衣上明。
--
出自《更漏子·烛消红》作者:[宋]赵长卿
月来帘上钩。
--
出自《菩萨蛮·倚阑闲拈生绡扇》作者:[宋]赵彦端
几度中秋见月来。
--
出自《减字木兰花·中秋无雨》作者:[宋]黄庭坚
疏窗惟月来闯。
--
出自《摸鱼儿·便披蓑》作者:[宋]刘克庄
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
--
出自《寄同病者》作者:[唐]白居易
生平四海内,有始鲜能终。
--
出自《濄口得双鳜鱼怀永叔》作者:[宋]梅尧臣
相期到杨晏,有始柰无终。
--
出自《族侄孙子荣之子神童颜老不幸短命而死哭之不》作者:[宋]戴复古
灯心生众草,因有始知芳。
--
出自《赋得灯心送李侍御萼(光字)》作者:[唐]皎然
诗句原文
日往月来,终则有始。
半行天上,半下地底。
照临之间,不忧则喜。
予何人哉,欢喜不已。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日往月来
解释
◎
日往月来
rìwǎng-yuèlái
[days went and month came] 形容时间的流逝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易·系辞下》
日往
日往月来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