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调歌头 过大散关》 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

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

意思:进行了碧溪曲,渐渐到群山中。

出自作者[元]李齐贤的《水调歌头 过大散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对碧溪、乱山、万仞崩崖、千岁枯藤怪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行径中登顶的所见所感。 首句“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诗人开始进入山中,碧绿的溪流弯曲流淌,逐渐进入乱山之中。这里的“行尽”和“渐到”两个词,描绘出一种行进中的动态感,使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一步步深入山中的过程。 “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山中白日无色,这是对山中环境的直接描绘,表现出山的幽深寂静。而“虎啸谷生风”则是一种非常生动的描绘,虎啸声起,山谷中便生出风来,这不仅表现了山的寂静,更表现了山的生机和野性。 “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岚翠自蒙蒙”,这里是对山中景色的进一步描绘,万仞的崩崖叠嶂,千年的枯藤怪树,一切都显得古老而神秘。诗人在此处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人仿佛置身于山中,感受到山的壮丽和历史的沉淀。 “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诗人继续前行,马儿汗水如雨,山路曲折,层空尽转。这里表现出诗人前行的艰辛和艰难,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诗人终于登上了山顶,放眼望去,大自然的变化无穷尽在眼底。这里的“登绝顶”和“览元化”两个词,表现出诗人在山顶的壮丽景色中所感受到的生命震撼和自然神奇。 最后,“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认为自己的人生大志与大自然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种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的交织,使这首诗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哲理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使人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自然的神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
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
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岚翠自蒙蒙。
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
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
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
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
老去卧丘壑,说此诧儿童。

关键词解释

  • 碧溪

    读音:bì xī

    繁体字:碧溪

    意思:(参见碧谿)
    亦作“碧谿”。
     绿色的溪流。
      ▶唐·杜甫《园》诗:“碧溪摇艇阔,朱果烂枝繁。”
      ▶唐·汤洙《登云梯》诗:“谢客常游处,层峦枕碧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