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落花短吟》 占了山川无限地,愁伤今古几何人。

占了山川无限地,愁伤今古几何人。

意思:占了山川无限地,愁伤古今多少人。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落花短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历史兴衰的诗。 首句“花间水畔绿如茵,兴废曾经汉与秦”描绘了花间水畔的美丽景色,绿草如茵,象征着生命的繁荣。而“兴废曾经汉与秦”则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兴衰,历史的痕迹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占了山川无限地,愁伤今古几何人”一句,诗人通过“占了山川无限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历史短暂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而“愁伤今古几何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类命运的深深忧虑。 “严霜杀尽还逢雨,野火烧残又遇春”两句,诗人通过自然现象表达了生命的不息和自然的循环。严霜、野火和春雨都是自然界的常态,它们不断的更替,构成了自然的循环。而人类的存在和历史的兴衰也如同自然界的循环一样,不断的更替。 最后两句“不那路傍多此物,农家长是费耕耘”直接描绘了野草,并借此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思考。野草在路旁繁盛的生长,却让农人不断的费心费力耕耘。这既是对自然的不公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无奈的叹息。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历史兴衰和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深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花间水畔绿如茵,兴废曾经汉与秦。
占了山川无限地,愁伤今古几何人。
严霜杀尽还逢雨,野火烧残又遇春。
不那路傍多此物,农家长是费耕耘。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山川

    读音:shān chuān

    繁体字:山川

    英语:mountains and rivers; land; landscape

    意思:
     1.山岳、江河。
      ▶《易•坎》:“天险,不可升也,

  • 几何

    读音:jǐ hé

    繁体字:幾何

    短语:几 多

    英语:(n) the science of geometry

    意思:(几何,几何)

     1.犹若干,多少。

  • 无限

    读音:wú xiàn

    繁体字:無限

    短语:无以复加 卓绝 亢 极度 不过 无上 极端 绝顶 极 无与伦比 最好 太 尽 透顶 极其 极致 最 绝 顶

    英语:unlimited

  • 伤今

    读音:shāng jīn

    繁体字:傷今

    意思:(伤今,伤今)
    忧思今日。常用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宋·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再赋》词:“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手淋浪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漫赢得、伤今感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