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 泰坛下瑞云黄,雨师洒道尘香。

泰坛下瑞云黄,雨师洒道尘香。

意思:泰坛下瑞说黄,雨师清洒道路尘香。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泰坛下瑞云黄,雨师洒道尘香。便面犹承坠露,金钲半吐东墙。》是一首描绘庄重、神秘仪式的诗,具体描绘的是祭天的仪式。 首句“泰坛下瑞云黄”描绘了祭天的场所——泰坛,下起了黄色的瑞云,给人一种庄重、神秘的感觉。这句诗也暗示了祭天的意义和神圣性。 “雨师洒道尘香”描绘了雨师在祭典中的角色,他洒下雨水,使道路上的尘土散发着香气,进一步强调了祭典的庄重和神圣。 “便面犹承坠露”描绘了祭典中使用的物品——便面,它承受着从树叶上滴落的露水,象征着祭典的纯洁和神圣。 “金钲半吐东墙”则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东墙上升起的半个金钲的景象,象征着太阳即将升起,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祭天的庄重、神秘和神圣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整首诗的节奏优美,语言生动,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泰坛下瑞云黄,雨师洒道尘香。
便面犹承坠露,金钲半吐东墙。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瑞云

    读音:ruì yún

    繁体字:瑞雲

    意思:(瑞云,瑞云)
    祥云。
      ▶《太平御览》卷八引《西京杂记》:“瑞云曰庆云,曰景云,或曰卿云。”
      ▶唐·张籍《春日早朝》诗:“晓陌春寒朝寄来,瑞云深处见楼臺。”

  • 泰坛

    读音:tài tán

    繁体字:泰壇

    意思:(泰坛,泰坛)
    古代祭天之坛。在都城南郊。
      ▶《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孔颖达疏:“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

  • 雨师

    读音:yǔ shī

    繁体字:雨師

    英语:Rain God

    意思:(雨师,雨师)

     1.古代传说中司雨的神。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

  • 洒道

    读音:sǎ dào

    繁体字:灑道

    意思:(洒道,洒道)
    清扫道路。
      ▶《淮南子•原道训》:“令雨师洒道,使风伯埽尘。”
      ▶《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

  • 尘香

    读音:chén xiāng

    繁体字:塵香

    意思:(尘香,尘香)
    指一种粉末状的香料。
      ▶唐·冯贽《南部烟花记•尘香》:“陈宫人卧履,皆以薄玉花为饰,内散以龙脑诸香屑,谓之尘香。”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