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祠部知滑州》 行闻谣五绔,京廪满郊墟。

行闻谣五绔,京廪满郊墟。

意思:在听到谣五裤子,粮食堆满郊区间。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李祠部知滑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东郡人民生活困苦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 首联“东郡隄郡繇苦,曏来烟火疏”,直接点明了东郡人民生活的困苦,繇苦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劳役繁重,生活艰难的情景。而“曏来烟火疏”则进一步暗示了民生的萧条,烟火疏少,意味着人民的生活缺乏基本的保障。 颔联“提封百里远,生齿万家余”,以具体的数字描绘了东郡的范围和人口数量,强调了这里的人民数量众多,生活困苦的范围很广。 颈联“贤守车缠下,疲人意纾”,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统治者的无能和贪婪。贤守的车架缠绵不下,却无视人民的困苦,而疲惫的人们却得不到任何的缓解。这种对比鲜明,讽刺深刻。 尾联“行闻谣五绔,京廪满郊墟”,通过民谣的形式,进一步揭示了统治者的奢华生活与人民的困苦生活的鲜明对比。京城的粮仓满了,而郊外的村落却空无一人,人民无法生存。这种讽刺手法,使得诗的主题更为深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直接抨击了统治者的无能和贪婪,对人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深深的同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郡隄郡繇苦,曏来烟火疏。
提封百里远,生齿万家余。
贤守车缠下,疲人意纾。
行闻谣五绔,京廪满郊墟。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郊墟

    读音:jiāo xū

    繁体字:郊墟

    意思:郊外;村野荒丘之间。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明·高明《琵琶记•风木余恨》:“伤心满目故人疏,看郊墟,尽荒芜。”
      ▶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