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寒上》 胡兵欲下阴山,寒烽远过萧关。

胡兵欲下阴山,寒烽远过萧关。

意思:匈奴兵想下阴山,冷烟远超过萧关。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寒上》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表现了一种悲壮的战争场景,以及战士们对生存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胡兵欲下阴山”,展现出一幅雄壮的战争场景,胡兵即将攻打阴山,一场激战在即。“寒烽远过萧关”,寒烽传递着战争的信号,远远超过了萧关,意味着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接着,“将军贵轻士卒”,揭示了战争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将军们往往看重自身的荣耀和地位,而忽视了士卒们的生命。然而,士卒们却是战争的主力,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构成了战争的代价。 最后一句“几人回首生还”,用简洁而悲壮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后果,有多少人能够活着回来呢?这句诗深深地表达了战士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存的渴望。 整首诗歌通过描述战争的场景和人物,以及战士们的心理和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对生命的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胡兵欲下阴山,寒烽远过萧关。
将军贵轻士卒,几人回首生还。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阴山

    读音:yīn shān

    繁体字:陰山

    英语:Yin

    意思:(阴山,阴山)

     1.山脉名。即今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南境、东北接连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
      

  • 萧关

    读音:xiāo guān

    繁体字:蕭關

    意思:(萧关,萧关)

     1.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沖。
      ▶《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

  • 远过

    读音:yuǎn guò

    繁体字:遠過

    意思:(远过,远过)
    超过。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仲宣续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