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素上人影塔》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意思:一个坐看照旧,千年独自向隅。

出自作者[唐]王昌龄的《素上人影塔》

全文赏析

这首诗《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充满了哲理和玄思,它以一种深邃而内敛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理解。 首先,“物化同枯木”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皆空的哲学观念。诗人将万物都看作是枯木,这是一种超越了具体形态和属性的观察,是对万物共性的深刻洞察。同时,“希夷”一词,又暗示了一种虚无的境界,即万物皆归于无,无即是道,道生万物。 “明月珠”则象征着智慧和真理,如同夜空中明亮的珍珠,照亮黑暗,指引方向。 “本来生灭尽”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事物的本质并非生灭,而是超越生灭的,这是对佛教“缘起性空”思想的表达。 “何者是虚无”一句,是对前述思想的进一步阐述,诗人认为真正的本质是虚无的,即非实体,非存在,而是如梦如幻的。 “一坐看如故”一句,描绘了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仿佛坐看世间万物如故,不惊不扰,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境界。 “千龄独向隅”则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即使千年过后,也有许多人独自在那里看着世界,独自思考,独自悲伤。 最后,“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则表达了诗人对“至人”的看法,至人并非与众不同,而是在方外,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和限制,应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哲学观念,通过对万物、生命、存在、智慧和真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存在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既包含了哲学的思考,也包含了人生的感悟,使人读后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智慧和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关键词解释

  • 千龄

    读音:qiān líng

    繁体字:千齡

    意思:(千龄,千龄)

     1.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
      ▶《晋书•礼志上》:“方今天地更始,万物权舆,荡近世之流弊,创千龄之英范。”
      ▶唐·张九龄《奉

  • 如故

    读音:rú gù

    繁体字:如故

    短语:还 兀自 一如既往 仍 依然故我 依然如故 反之亦然 照例 照样

    英语:as before

    意思:
     1.跟原来一样

  • 一坐

    读音:yī zuò

    繁体字:一坐

    意思:
     1.犹今一跪。古人“坐”如今跪,惟不直伸。
      ▶《礼记•王制》:“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
      ▶孔颖达疏:“其受君命之时,理须再拜,不堪为劳,一坐于地,而首再至于

  • 向隅

    读音:xiàng yú

    繁体字:曏隅

    英语:be disappointed for lack of chance

    意思:
     1.面对着屋子的一个角落。
      ▶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