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里相望江尽头,得邻而隐了浮林。
意思:甫里互相望江终点,得到邻而隐瞒了浮林。
出自作者[宋]叶茵的《题顺适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甫里相望江尽头,得邻而隐了浮林。它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首联“甫里相望江尽头,得邻而隐了浮林。”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选择隐逸的原因。“甫里”可能是一个地名,暗示着诗人所处的乡村环境。“江尽头”描绘出江边宁静的景象,而“得邻而隐”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选择在此处隐居。
颔联“落花流水元无碍,野鹤孤云尽自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隐逸生活,他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自然的恩赐。“落花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元无碍”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过程的欣赏,他并不试图去改变什么。“野鹤孤云”象征着自由,诗人像它们一样,享受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颈联“顺裹委心彭泽赋,适时乘兴剡溪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顺从自己的心意,像陶渊明一样写作,也像会友一样乘船游玩。“彭泽赋”源自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剡溪舟”则可能指的是诗人乘船游玩的地点,暗示着诗人的交游和社交活动。
尾联“区区世上分蛮触,对客忘言茗一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看法,他认为世界就像一块大石头上的两个小丘(蛮触),争斗不息,而自己则愿意像品茗一样,远离这些纷争。这表明诗人对世俗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自由、隐逸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含义。同时,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