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明月入我牖》 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

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

意思:现在想起古人的书,探编开缥囊。

出自作者[宋]李复的《明月入我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是一首描绘秋夜月光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夜的美丽和静谧。 首先,诗人通过“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这句诗,表达了月光的柔和和满溢,仿佛月光充满了整个屋子,洒满了诗人的衣裳。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月光如水般的流动。 接着,“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这句诗描绘了风动竹摇的景象,与月光舞动的清光相映成趣。诗人通过这种生动的描绘,将静态的月光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使得月光更加鲜活和富有生命力。 “静坐不能眠,稍知秋夜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独自静坐,无法入睡,感受着秋夜的漫长。这种描绘展现了秋夜的寂静和深远,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阅读古籍的渴望,通过打开书袋打开书卷,探索其中的知识。这种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求知欲和对知识的渴望,也体现了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一读三四反,人远心茫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反复阅读古籍,深入思考其中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的拉远,心中的思绪变得茫然无措。这种描绘展现了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对人的影响。 最后,“投编出庭宇,回步影徜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放下书卷,走出庭宇,回步时影子自由徜徉的情景。这种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自由和无拘无束,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 整首诗以秋夜月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亲近。它不仅描绘了秋夜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
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
静坐不能眠,稍知秋夜长。
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
一读三四反,人远心茫茫。
投编出庭宇,回步影徜徉。
长空散白露,暗落点青黄。
肃肃晨气动,满地自为霜。

关键词解释

  • 古人

    读音:gǔ rén

    繁体字:古人

    短语:猿人 原始人 原人

    英语:(n) people from ancient times

    意思:
     1.古时的人。
      ▶

  • 缥囊

    读音:piǎo náng

    繁体字:縹囊

    意思:(缥囊,缥囊)
    用淡青色的丝绸制成的书囊。亦借指书卷。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
      ▶吕向注:“缥,青白色;囊,有底袋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