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蜡梅》 殷懃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

殷懃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

意思:殷勤滴蜡封好了,小偷被霜风折一枝。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蜡梅》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天向梅梢别出奇,国香未许世代知。殷懃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是一首对梅花的赞美。它以梅花的独特魅力和坚韧精神为题材,表达了对梅花高尚品质的敬仰和赞美。 首先,“天向梅梢别出奇”这句诗描绘了梅花的独特之处。它像天空中的一颗明星,从梅梢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这表达了梅花在众多花卉中的卓越地位,以及其独特的美丽和气质。 “国香未许世代知”则表达了梅花的珍贵和稀有,只有世代知名的贵族才能真正欣赏到它的香气。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高贵品质和其难以被一般人群所理解的特性。 “殷懃滴蜡缄封却”这句诗描绘了梅花被精心保护的情景,就像滴蜡封缄一样,以保护其不受外界的伤害。这表达了人们对梅花的珍视和保护,同时也暗示了梅花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偷被霜风折一枝”这句诗描绘了梅花在严酷环境下仍然坚韧不拔的形象。尽管霜风肆虐,但梅花仍然屹立不倒,甚至在严寒中折断一枝。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坚韧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梅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对梅花高尚品质和坚韧精神的敬仰和赞美。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梅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人们对梅花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向梅梢别出奇,国香未许世代知。
殷懃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殷懃

    读音:yīn qín

    繁体字:殷懃

    意思:(参见慇懃)

     1.勤奋。
      ▶《梁书•武帝纪中》:“故陈肺石于都街,增官司于诏狱,殷懃亲览,小大以情。”
     
     2.恳切。
      ▶《儿女英

  • 缄封

    读音:jiān fēng

    繁体字:緘封

    意思:(缄封,缄封)

     1.封闭;封口。
      ▶《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上官桀谋反时,广汉部索,其殿中庐有索长数尺可以缚人者数千枚,满一箧缄封。”
     

  • 一枝

    引用解释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