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月七日始见白髭一茎》 黑壮不为贵,白衰不为鄙。

黑壮不为贵,白衰不为鄙。

意思:黑壮不为贵,白衰不为我。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八月七日始见白髭一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昔见白髭惊,今见白髭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年龄和外表变化的看法。作者认为,年龄的增长和外表的变化并不应该被视为负面,反而应该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因为它们是生命的象征。 首先,作者对白髭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以前看到白髭时,他感到惊讶和担忧,因为它们象征着年龄和衰老。然而,现在他看到白髭却感到高兴,因为他意识到这是生命的象征,是岁月沉淀的证明。 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人们常常想拔掉这些白髭,但作者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拔掉白髭可以带来重生,而留下它们则没有任何可耻之处。这种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生命过程的理解和尊重。 然后,作者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指出无论何时拔掉白髭,这个过程都不会停止。这表明他并不认为年龄和外表的变化是一个需要被强制停止的过程。相反,他认为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应该被接受和欣赏。 最后,作者强调了内在的道德和品质的重要性,认为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贵之处,而外表的变化只是次要的。这种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年龄和外表变化的积极态度,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接受岁月的痕迹,珍惜生命的过程,并追求内在的成长和进步。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见白髭惊,今见白髭喜。
人将拔去之,我独不然耳。
拔之既更生,留之何所耻。
白日傥日拔,日拔讵能已。
黑壮不为贵,白衰不为鄙。
道德保於中,任从髭发齿。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不为

    读音:bù wéi

    繁体字:不為

    意思:(不为,不为)
    I

     1.不做;不干。
       ▶《诗•卫风•淇奥》:“善戏嚯矣,不为虐兮。”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