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早发坡泉薄暮至太行山下》 地分三晋此山川,形胜迢遥在马前。

地分三晋此山川,形胜迢遥在马前。

意思:这地域三晋山川,优越的地理位置在马前还远远。

出自作者[明]谢榛的《早发坡泉薄暮至太行山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的山川形胜和孤村暮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志的郁闷。 首联“地分三晋此山川,形胜迢遥在马前。”描绘了前方的山川形胜,地跨三晋,气势磅礴,给人以一种壮美的感觉。 颔联“乱石斜通青草路,太行横断夕阳天。”描绘了道路崎岖,乱石纵横,青草蔓延,太行山横断在夕阳之下的景象,给人以一种荒凉、落寞的感觉。 颈联“漫垂云气孤村雨,时聒乡心几树蝉。”描绘了孤村在雨中弥漫的云气和不断鸣叫的蝉声,让诗人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尾联“不及阮宣随处醉,兴来即解杖头钱。”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像阮宣一样随处醉酒,以求解脱郁闷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表达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感的感受和个人内心的苦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地分三晋此山川,形胜迢遥在马前。
乱石斜通青草路,太行横断夕阳天。
漫垂云气孤村雨,时聒乡心几树蝉。
不及阮宣随处醉,兴来即解杖头钱。
作者介绍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

关键词解释

  • 山川

    读音:shān chuān

    繁体字:山川

    英语:mountains and rivers; land; landscape

    意思:
     1.山岳、江河。
      ▶《易•坎》:“天险,不可升也,

  • 迢遥

    读音:tiáo yáo

    繁体字:迢遙

    英语:distant; remote

    意思:(迢遥,迢遥)

     1.远貌。
      ▶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迢遥行人远,婉转年运徂。”一本

  • 三晋

    读音:sān jìn

    繁体字:三晉

    英语:Three Jins

    意思:(三晋,三晋)
    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
      ▶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其地约当

  • 地分

    读音:dì fēn

    繁体字:地分

    意思:
     1.军队的驻地。
      ▶《尉缭子•分塞令》:“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地分,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一本作“分地”。
     
     2.分封之地;领地。

  • 马前

    读音:mǎ qián

    繁体字:馬前

    意思:(马前,马前)

     1.马的前面。
      ▶《礼记•曲礼上》:“僕执策立于马前。”
      ▶唐·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