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野五首》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意思:秋天田野荒芜日益疏远,冷江动碧虚。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秋野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是一首描绘秋天田野景象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归隐山林的心愿。 首联“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田野景象,田野上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而寒江之上,碧波荡漾,清澈透明。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即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颔联“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在乡村定居的愿望,选择在“蛮井络”这个地方系舟,然后在“楚村墟”这个地方定居。这一联通过描述具体的地理位置,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归隐心愿。 颈联“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诗人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场景,枣子成熟后人们会去打枣子,而葵花田因为无人管理而荒芜,诗人想要自己动手锄掉这些荒芜的葵花田。这一联通过描述乡村生活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亲近自然的情怀。 尾联“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诗人描绘了秋天的花卉景象,稀疏的小红翠和淡淡的微香吸引了诗人驻足欣赏。这一联通过描绘秋天的花卉景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田野景象和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归隐山林的心愿。诗人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自然,读来令人感到清新自然。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
秋风吹几杖,不厌此山薇。
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
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
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
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
大江秋易盛,空峡夜多闻。
径隐千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疏芜

    读音:shū wú

    繁体字:疏蕪

    意思:(疏芜,疏芜)

     1.萧索荒芜。
      ▶《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邑里向疏芜,寒流自清泚。”
      ▶吕向注:“朓之邑里,人物向疏,居处荒芜,谓别离久也。

  • 寒江

    读音:hán jiāng

    繁体字:寒江

    意思: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南朝·梁·何逊《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秋野

    读音:qiū yě

    繁体字:秋野

    意思:秋日的郊野。
      ▶唐·王维《早入荥阳界》诗:“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
      ▶唐·杜甫《秋野》诗:“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唐·李贺《南山田中行》:“秋野明

  • 碧虚

    读音:bì xū

    繁体字:碧虛

    意思:(碧虚,碧虚)

     1.碧空;青天。
      ▶南朝·梁·吴均《咏云》:“飘飘上碧虚,蔼蔼隐青林。”
      ▶唐·张志和《玄真子•碧虚》词:“碧虚冥茫,飘轮斡乎干,湫盘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