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樟亭》 树色连秋霭,潮声入夜风。

树色连秋霭,潮声入夜风。

意思:树色连秋雾,潮声入夜晚风。

出自作者[唐]张祜的《题樟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晓霁凭虚槛,云山四望通》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作者自身感受的优美诗篇。 首句“晓霁凭虚槛,云山四望通”,描绘了清晨雨后初晴,作者凭倚在高高的栏杆上,放眼四望,云山四通八达的景象。这里既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好,又为整首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 “地盘江岸绝,天映海门空”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广阔无垠的江景和天空海景,突出了自然之壮美。这两句中的“地盘”、“天映”等词,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天地之间的壮丽景象。 “树色连秋霭,潮声入夜风”两句,则从细节处入手,描绘了树色与秋雾相连的景象,以及潮声与夜风相互融合的情景。这两句既展示了自然之细腻,又为读者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感受。 最后两句“年年此光景,催尽白头翁”,是诗人的感慨和感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年年相同的美景,却让诗人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表达了时光飞逝、年华易老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晓霁凭虚槛,云山四望通。
地盘江岸绝,天映海门空。
树色连秋霭,潮声入夜风。
年年此光景,催尽白头翁。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

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关键词解释

  • 入夜

    读音:rù yè

    繁体字:入夜

    英语:at nightfall

    意思:到了晚上。
      ▶唐·王勃《寒梧栖凤赋》:“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鸟。”
      ▶唐·李端《云际中

  • 树色

    读音:shù sè

    繁体字:樹色

    意思:(树色,树色)
    树木的景色。
      ▶南朝·梁·何逊《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唐·卢纶《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孤村树色昏残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