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 耆年秉国论,泾渭极分流。

耆年秉国论,泾渭极分流。

意思:老年人秉国论,泾渭极分流。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宏大的气势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赞美和期望。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祥瑞景象,皇帝的仁政如同大云般庇护九州,风中带着仁气,寒花飞舞,映照皇州。同时,也描述了冬天时的困难局面,皇帝励精图治,补衮献良策,四夷守卫,万邦休养。作者赞扬耆年秉国论,泾渭分流,逸民归周,股肱和协,人材济济。最后,作者提出改革弊法,病已瘳矣,期望皇帝继续前进,不匿指要,不羞日月。整首诗充满了对皇帝的敬爱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风声将仁气,艳艳生瓦沟。”“千门委圭璧,晓日不肯收。”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许多典故和历史事实,如“两宫初旰食,补衮献良筹。”、“有道四夷守,无征万邦休。”等,这些典故和历史事实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爱和期望的诗歌,表达了对皇帝的敬爱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历史事实,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皇赋上瑞,来宁黄屋忧。
下令走百神,大云庇九丘。
风声将仁气,艳艳生瓦沟。
寒花舞零乱,表里照皇州。
千门委圭璧,晓日不肯收。
元年冬无泽,穴处长螟蟊。
两宫初旰食,补衮献良筹。
有道四夷守,无征万邦休。
耆年秉国论,泾渭极分流。
辍耒入班品,逸民尽归周。
股肱共一体,间不容戈矛。
人材如金玉,同美异刚柔。
正须众贤和,乃可疏共吺。
改弦张敝法,病十九已瘳。
王指要不匿,蚀非日月羞。
桑林请六事,河水问九畴。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泾渭

    读音:jīng wèi

    繁体字:涇渭

    英语:the Jinghe River and the Weihe River

    意思:(泾渭,泾渭)

     1.指泾水和渭水。
      ▶《诗•邶风

  • 秉国

    读音:bǐng guó

    繁体字:秉國

    英语:be in power; hold political power

    意思:(秉国,秉国)
    执掌国政。
      ▶《后汉书•郑太传》:“今明公秉国平正

  • 分流

    读音:fēn liú

    繁体字:分流

    短语:分工

    英语:shunt

    意思:
     1.水分道而流。
      ▶《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

  • 耆年

    读音:qí nián

    繁体字:耆年

    意思:
     1.老年人。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阙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唐·聂夷中《短歌》:“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