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河西送李十七》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意思:问礼知道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河西送李十七》

全文赏析

这首诗《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高价人争重,行当早著鞭。》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和表达积极态度的诗。 首联“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地点在边城,离别遥远,表达了离别的伤感。而“此去莫徒然”则表达了离别并非无意义,而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颔联“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这两句以典故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待和鼓励。问礼知才子,是对年轻人学识和品德的赞美,而登科及少年则是对他们事业成功的期待。 颈联“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描绘了离别后的景象,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既描绘了离别后的孤独和落寞,又表达了向前看的积极态度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尾联“高价人争重,行当早著鞭。”这两句是对年轻人的鼓励和鞭策,高价人争重,是对他们能力的肯定和自信心的激发,而行当早著鞭,则是提醒他们要抓住机遇,积极进取。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通过对离别的描绘和对年轻人的鼓励,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著鞭。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登科

    读音:dēng kē

    繁体字:登科

    英语:pass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意思: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
      ▶唐·裴说《见王贞白》诗:“共贺登科后,明宣入紫

  • 才子

    读音:cái zǐ

    繁体字:才子

    短语:材 人才 材料 天才 奇才 英才

    英语:gifted scholar

    意思:
     1.古称德才兼备的人。
      ▶《

  • 少年

    读音:shào nián

    繁体字:少年

    短语:未成年 苗 未成年人

    英语:juvenile

    意思:I
    不几年。
       ▶《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

  • 问礼

    读音:wèn lǐ

    繁体字:問禮

    意思:(问礼,问礼)
    询问礼法;学礼。
      ▶《礼记•曲礼下》:“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唐·刘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