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韬光》 石级穿林三百层,层层仄径绕山行。

石级穿林三百层,层层仄径绕山行。

意思:石阶穿过树林三百层,层层狭窄的小路绕着山走。

出自作者[现代]陈独秀的《游韬光》

全文赏析

这首诗《石级穿林三百层》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登山体验的诗篇。通过对石级、云、竹、清泉、湖水、钟声、明月和尘土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层层石级上穿行,一路欣赏山间美景,体验与自然亲近的乐趣。 首联“石级穿林三百层,层层仄径绕山行”,诗人以三百层的石级为引子,描绘出一条仄径蜿蜒曲折,绕山而行的景象,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壮观的登山图景。 颔联“碍云密竹两旁立,裂地清泉一路鸣”,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象。密竹阻碍了云彩的流动,而清泉则在大地中裂开一路鸣响,动静结合,形象生动。 颈联“山意不遮湖水白,钟声疏与暮云平”,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湖水的白和钟声的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暮云平展,钟声疏落,与湖水相映成趣。 尾联“月明远别碧天去,尘向丹台寂寞生”,诗人以月明下的碧天和尘土为背景,表达了离别后的寂寥和尘世的寂寞。月光洒在远去的碧天上,尘世间的喧嚣似乎也变得寂寞起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层层石级、云、竹、清泉、湖水、钟声、明月和尘土等元素,展现了诗人登山的过程和体验,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以及对离别和尘世寂寞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级穿林三百层,层层仄径绕山行。
碍云密竹两旁立,裂地清泉一路鸣。
山意不遮湖水白,钟声疏与暮云平。
月明远别碧天去,尘向丹台寂寞生。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他是杰出的政论家,其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关键词解释

  • 山行

    读音:shān xíng

    繁体字:山行

    意思:在山中行走。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净。”
      ▶元·刘迎《车轣辘》诗:“马虺隤,牛觳觫,山行萦纡车轣辘。”

    <

  • 石级

    读音:shí jí

    繁体字:石級

    英语:stone step

    意思:(石级,石级)
    石砌臺阶。
      ▶唐·韩愈《题炭谷湫祠堂》诗:“石级皆险滑,颠跻莫牵攀。”
      ▶清·刘大櫆《游

  • 层层

    读音:céng céng

    繁体字:層層

    短语:比比皆是 车载斗量 目不暇接 一连串 雨后春笋 密密麻麻 不可胜数 不计其数 漫山遍野 鳞次栉比 数不胜数 多级 浩如烟海 不胜枚举 洋洋洒洒 泛滥成灾 系列 多样

  • 三百

    读音:sān bǎi

    繁体字:三百

    意思:《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