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瑶台阆苑。
意思:人在瑶台阆苑。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种深深的情感和一种超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来仔细赏析一下这首诗。
首先,诗的开头“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深深的哀伤和泪水。其中,“别梦已随流水”表达了离别之痛,如同梦境随流水逝去,象征着离别的痛苦和时间的流逝。而“泪巾犹裛香泉”则描绘了泪水湿润了手帕,仿佛带出了香泉的香味,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悲伤。
接下来,“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的景象。这里,“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他以仙人的形象著称。“臞仙”则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的向往。而“瑶台阆苑”则象征着仙境,诗人似乎在描绘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超自然的氛围。花雾萦绕,风儿轻拂,景象显得十分缥缈,如同仙境一般。而“歌珠滴水清圆”则描绘了歌声如珍珠般滴落,清脆而圆润,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自然的美感。
最后,“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这两句诗描绘了人物的美丽和新生的喜悦。这里的“蛾眉”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而“十分妍”则表达了女子容貌的美丽和妍丽。走马归来便面,则表达了归来时的喜悦和欢笑,与前面的哀伤形成对比。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种深深的情感和一种超自然的美景。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哀伤、向往超凡脱俗、描绘仙境的美丽和缥缈、以及重生后的喜悦,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 阆苑瑶台风露秋。--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晏殊
- 阆苑瑶台指旧居。--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晁端礼
- 瑶台阆苑花前。-- 出自《梦游仙 鸣鹤馀音卷之五以上周泳先补丘处机》作者:[元]丘处机
- 梦后瑶台阆苑。-- 出自《西江月·独坐闲观瑞雪》作者:[宋]张抡
- 阆苑高寒。-- 出自《新雁过妆楼·阆苑高寒》作者:[宋]吴文英
- 阆苑中。-- 出自《步步高》作者:[宋]无名氏
- 阆苑瀛洲。-- 出自《行香子 词综卷二十四作北宋于真人词,历代》作者:[宋]无名氏
- 阆苑隔虹霓。-- 出自《神仙篇》作者:[南北朝]张正见
- 蕊宫阆苑。-- 出自《采莲舞》作者:[宋]史浩
- 阆苑喜新晴。-- 出自《透碧霄》作者:[宋]曹勋
- 一醉瑶台风露。-- 出自《水调歌头·世事不须问》作者:[宋]韩元吉
- 瑶台曲。-- 出自《忆秦娥·参差玉》作者:[元]倪瓒
- 瑶台淡薄妆。-- 出自《菩萨蛮·午庭栩栩花间蝶》作者:[宋]侯置
- 疑是在瑶台。-- 出自《菩萨蛮·城阴犹有松间雪》作者:[宋]李廌
- 仙子下瑶台。-- 出自《乐语》作者:[宋]王义山
- 瑶台安可论。-- 出自《感遇·之十九》作者:[唐]陈子昂
- 可怜瑶台树。-- 出自《感遇·之三十》作者:[唐]陈子昂
- 瑶台有青鸟。-- 出自《感遇·之廿五》作者:[唐]陈子昂
- 瑶台月。-- 出自《忆秦娥·梅花发》作者:[宋]朱熹
- 瑶台空月明。-- 出自《菩萨蛮·玉童西迓浮丘伯》作者:[宋]苏轼
- 人在江南。-- 出自《一翦梅·漠漠春阴酒半酣》作者:[宋]无名氏
- 人在苏堤。-- 出自《六州歌头·桂香深处》作者:[宋]李曾伯
- 人在太湖滨。-- 出自《风入松 寄朱原道为生日贺》作者:[元]谢应芳
- 人在太湖滨。-- 出自《风入松 寄朱原道为生日贺》作者:[元]谢应芳
- 人在水精宫。-- 出自《风入松 春晚泛舟碧澜湖上,遇雨,宿蕊感方》作者:[元]张可久
- 人在武陵微醉。-- 出自《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作者:[宋]严蕊
- 人在万重山。-- 出自《小重山·吹断笙箫春梦寒》作者:[宋]何梦桂
- 人在水精中央。-- 出自《芰荷香·小潇湘》作者:[宋]万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