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日言怀》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意思: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花黄。

出自作者[唐]令狐楚的《九日言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是一首优美的即景抒怀之作。它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重阳佳节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老人的关怀。 首两句“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点明了诗作的节气和环境。二九是冬季的开始,而重阳则是冬季的节气之一,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来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里,天空清澈,田野里黄色的野菊花盛开,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这两句诗描绘了重阳节时节的典型景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两句“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老人的关怀。诗人指出,最近在这样的日子里,他常常身处他乡,不能在家乡和亲人一起庆祝重阳节。这种思乡之情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无奈。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老人的关怀,提醒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要忘记关心身边的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这两句诗继续描绘重阳节时节的景象,但与前两句有所不同。这里描绘的是晚霞和秋声,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晚霞千片,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秋声雁一行,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寂寥和凄凉。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最后一句“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指出,身处他乡不能在家乡和亲人一起庆祝重阳节,这种思乡之情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无奈。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老人的关怀和担忧。这句诗提醒人们要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不要让他们因为思念家乡而感到孤独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重阳节时节的景象和表达思乡之情和对老人的关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人文关怀。同时,这首诗也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的手法,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
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作者介绍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朝宰相、文学家。

令狐楚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后为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唐敬宗继位后,又重新提拔他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平军节度使、吏部尚书,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彭阳郡公。后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开成二年(837年)病逝,年七十二。追赠司空,谥号“文”。累赠太尉。

令狐楚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

关键词解释

  • 天清

    读音:tiān qīng

    繁体字:天清

    意思:天气清朗。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四》:“天清,晏然无云。”
      ▶唐·韩愈《明水赋》:“夜寂天清,烟消气明。”

    解释:1.天气

  • 野菊

    读音:yě jú

    繁体字:野菊

    英语:Chrysanthemum indicum

    意思:又称野菊花。多年生草本,叶互生,秋季开花,花黄色,野生在路边荒地。花及全草均可入药,性微寒,味苦辛,功能清热解毒,主

  • 重阳

    读音:chóng yáng

    繁体字:重陽

    英语:superposed [WTBX]yang[WTBZ]

    意思:(重阳,重阳)

     1.指天。
      ▶《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

  • 二九

    读音:èr jiǔ

    繁体字:二九

    意思:
     1.即十八。
      ▶汉·扬雄《太玄•图》:“玄有六九之数,策用三六,仪用二九,玄其十有八用乎?”范望注:“不正言十八而言二九者,玄之辞也。”
      ▶南朝·梁·沈约《内

  • 阳天

    读音:yáng tiān

    繁体字:陽天

    意思:(阳天,阳天)
    东南之天。九天之一。
      ▶《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阳天,其星张、翼、轸。”
      ▶高诱注:“东南,木之季也,将即太阳,纯干用事,故曰阳天。”<

  • 清野

    解释

    清野 qīngyě

    (1) [quiet open country]∶清寂的原野

    (2) [leave nothing usable to the invading enemy]∶清除战区附近的房屋、树木,转移附近的人口物资等,使入侵的敌人掠夺不到东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