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志六首》 布谷春无畬,促织秋无衣。

布谷春无畬,促织秋无衣。

意思:布谷春没有荒地就想耕种熟地,蟋蟀秋没有衣服。

出自作者[明]黄佐的《咏志六首》

全文创作背景

[明]黄佐的《咏志六首》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明朝中期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包括战争、天灾、民生问题以及士子官员思想观念的变化等。首先,明朝中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与荷兰公司的长达20年的战争,极大地削弱了明朝政府的实力和财力。其次,当时天灾频发,北方农田荒芜,南方也受到水灾等影响,导致全国性的粮食危机。此外,文化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变革,“革新”思潮盛行,传统观念受到挑战和冲击。这样的时代背景对黄佐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在《咏志六首》中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志向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欲望和野心的祸乱,以及风波中所产生的悲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山采芙蓉,日暮倾筐归。
驺轲陈王道,脂车向梁齐。
龙战方择肉,志愿空令乖。
理人为之牧,嗟哉名实违。
布谷春无畬,促织秋无衣。
悠悠感物变,恻恻怀烝黎。
¤

关键词解释

  • 促织

    读音:cù zhī

    繁体字:促織

    英语:yard grass

    意思:(促织,促织)
    蟋蟀的别名。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唐·杜甫《促

  • 布谷

    读音:bù gǔ

    繁体字:布穀

    英语:cuckoo

    意思:(布谷,布谷)
    鸟名。又名勃姑、拨谷、穫谷、击谷、结诰、鴶鵴、鸤鸠、桑鸠、郭公、戴胜、戴纴。以鸣声似“布谷”,又鸣于播种时,故相传为劝耕之

  • 无衣

    引用解释

    1.没有衣着。《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东观汉记·崔湜传》:“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 南朝 宋 王微 《杂诗》:“詎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

    2.指无衣着的穷人。 周咏 《感怀》诗之六:“驱将枵腹填沟壑,鞭尽无衣泣露霜。”

    3.《诗经》《唐风》篇名。《诗·唐风·无衣序》:“《无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