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寺留题》 迁客频来何所得,一丛修竹拂吟魂。

迁客频来何所得,一丛修竹拂吟魂。

意思:为客人多次来何找到,一丛修竹拂吟魂。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上寺留题》

全文赏析

这首诗《松杉疏瘦簇山根,楼殿参差对郭门》是一首对北寺(即北山寺)的赞美诗,通过对北寺的松杉、楼殿、云泉等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北寺的喜爱之情。 首句“松杉疏瘦簇山根”描绘了北寺周围的松杉景象,用“疏瘦”形容松杉的形态,给人一种清秀、疏朗的感觉,仿佛这些松杉是簇拥在山根一般。 “楼殿参差对郭门”则描绘了北寺的建筑群,楼殿参差错落,与城门遥相呼应,更显其雄伟壮观。 “不惜马蹄来北寺,为怜熊耳在西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北寺的喜爱之情,不惜脚步前来北寺,是因为怜爱熊耳峰在西轩的美景。 “云生石砌摇寒影,泉汲铜瓶露冻痕”两句继续描绘北寺的景色,石砌上的云朵缭绕,仿佛在轻轻摇曳着山石的寒影,而从铜瓶中汲出的泉水还带着冰冻的痕迹,进一步渲染了北寺冬日的景象。 最后,“迁客频来何所得,一丛修竹拂吟魂。”诗人以“迁客”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北寺的喜爱,但即使频频来访,又能得到什么呢?只有一丛修长的竹子轻轻拂过自己的吟咏灵魂,这似乎是在表达诗人对北寺美景的喜爱,但又无法割舍其他的事物,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整首诗通过对北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北寺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松杉疏瘦簇山根,楼殿参差对郭门。
不惜马蹄来北寺,为怜熊耳在西轩。
云生石砌摇寒影,泉汲铜瓶露冻痕。
迁客频来何所得,一丛修竹拂吟魂。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修竹

    读音:xiū zhú

    繁体字:修竹

    英语:tall bamboos

    意思:(参见脩竹)
    长长的竹子。
      ▶《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刘孝标注引晋·王羲之

  • 所得

    读音:suǒ de

    繁体字:所得

    英语:(n) that which one acquires; one\'s gains

    意思:得到的(东西)。
      ▶《左传•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

  • 迁客

    读音:qiān kè

    繁体字:遷客

    英语:demoted official

    意思:(迁客,迁客)
    指遭贬斥放逐之人。
      ▶南朝·梁·江淹《恨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

  • 何所

    读音:hé suǒ

    繁体字:何所

    意思:何处。
      ▶《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韩愈《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
      ▶宋·王安石《胡

  • 得一

    读音:dé yī

    繁体字:得一

    意思:
     1.得道。
      ▶《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王弼注:“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

  • 竹拂

    读音:zhú fú

    繁体字:竹拂

    意思:一种竹制的拂子。捶破小竹的一节而成,用以驱除蚊蝇。
      ▶唐·张祜《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朗吟挥竹拂,高楫曳芒鞋。”
      ▶宋·赞宁《笋谱》:“白竹笋:连州·抱腹山多生此竹,

  • 吟魂

    读音:yín hún

    繁体字:吟魂

    意思:
     1.诗人的灵魂。
      ▶五代·齐己《经贾岛旧居》诗:“若有吟魂在,应随夜魄迴。”
      ▶宋·蒋捷《探芳信•菊》词:“料应陶令吟魂在,凝此秋香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