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韩进郓州宁亲》 宁须负斗米,不复断机丝。

宁须负斗米,不复断机丝。

意思:宁要背了一斗米,不再断机丝。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韩进郓州宁亲》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充满生活色彩和情感深度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诗的主题明确,聚焦在诗人的归家之情和对生活的深深热爱上。 首联“车马俨何之,东冈旧有陂。”描绘了诗人驾着车马,向着东冈的旧陂前行的场景,既展示了诗人的行动路径,又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期待后续的情节发展。 颔联“三年别亲意,千里达家时。”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离别亲人三年的思念之情,以及千里迢迢归家的期待。这两句诗深刻地展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了他对家庭的深深眷恋。 颈联“去仕元戎幕,来为太学师。”诗人向读者展示了他的职业生涯,从元戎幕府离职后,他成为了太学的教师。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的职业转变和人生经历。 尾联“宁须负斗米,不复断机丝。”这里诗人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宁愿背负斗米之重,也不再断绝机丝之连。这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对整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己的情感、经历和生活态度融入诗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韵味和深意。同时,诗人的归家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车马俨何之,东冈旧有陂。
三年别亲意,千里达家时。
去仕元戎幕,来为太学师。
宁须负斗米,不复断机丝。
物色迎归鞚,光辉入寿卮。
作画无此乐,此乐独君知。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断机

    读音:duàn jī

    繁体字:斷機

    意思:(断机,断机)
    断织。
      ▶元·柯丹邱《荆钗记•议亲》:“翦髮常思侃母,断机每念轲亲。”
      ▶清程麟《此中人语•李圭如》:“至晚间其母于灯下课读,不必画地断机,自能

  • 负斗

    读音:fù dòu

    繁体字:負鬥

    意思:(负斗,负斗)
    背着北斗。谓面向南方。
      ▶宋·范仲淹《太子右卫率府率田公墓志铭》:“乃匿身草莽,会夜,则负斗而奔。”

    造句:

  • 机丝

    引用解释

    织机上的丝。《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十七》:“昼夜理机丝,知欲早成匹。”丝,一本作“ 缚 ”。 唐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诗:“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

    读音:jī s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