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苏州昆山惠聚寺僧房》 锡杖莓苔青,袈裟松柏香。

锡杖莓苔青,袈裟松柏香。

意思:锡杖莓苔青,袈裟松柏香。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苏州昆山惠聚寺僧房》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昨日到上方》是一首描绘诗人拜访一座寺庙的场景,并表达了寺庙的宁静、古朴和神秘气氛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昨日到上方,片云挂石床。”诗人昨日拜访了上方寺,这里的石床似乎是寺庙的一处特色,给人一种宁静、安逸的感觉。同时,片云挂在石床上,也暗示了寺庙的宁静和远离尘世纷扰的环境。 “锡杖莓苔青,袈裟松柏香。”诗人留下的锡杖(锡制的拐杖)在莓苔上留下了青色的印记,而袈裟(僧人的僧衣)则散发着松柏的香气。这两句描绘了寺庙的古朴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敬仰之情。 “晴磬无短韵,古灯含永光。”晴磬指的是寺庙中的磬,没有短韵的束缚,它发出清脆的声音。古灯则象征着寺庙的悠久历史和永恒的光明。这两句描绘了寺庙的静谧和庄重。 “有时乞鹤归,还访逍遥场。”诗人有时会向鹤乞求,希望它能带他回到这里,再次拜访这个逍遥场。这里的逍遥场可能是指寺庙中一个令人感到自由、自在的地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深深眷恋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纷扰、古朴宁静、充满神秘气氛的寺庙场景。诗人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寺庙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昨日到上方,片云挂石床。
锡杖莓苔青,袈裟松柏香。
晴磬无短韵,古灯含永光。
有时乞鹤归,还访逍遥场。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锡杖

    读音:xī zhàng

    繁体字:錫杖

    英语:Buddhist monk\'s staff

    意思:(锡杖,锡杖)
    僧人所持的禅杖。其制:杖头有一铁捲,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梵名隙弃罗(Kha

  • 袈裟

    读音:jiā shā

    繁体字:袈裟

    短语:

    英语:cassock

    意思: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

  • 莓苔

    读音:méi tái

    繁体字:莓苔

    意思:青苔。
      ▶晋·孙绰《游天臺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苏舜钦《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李瀚《光孝寺访唐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