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示隐静恭老》 数声幽鸟过庭际,一派飞泉赴壑初。

数声幽鸟过庭际,一派飞泉赴壑初。

意思:几声幽鸟过庭院,一股瀑布奔向山沟开始。

出自作者[宋]王之道的《示隐静恭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游山何敢避泥涂,恰值催花夜雨余。杯渡已知无用楫,马行今信不更车。数声幽鸟过庭际,一派飞泉赴壑初。正欲寻师问心法,却惊行色逼钟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游山经历的诗。 首联“游山何敢避泥涂,恰值催花夜雨余。”描绘了诗人游山的经历,他并未避开泥泞的道路,而是选择在夜雨过后的时节去游山,这表现出诗人的勇敢和坚韧。同时,“催花夜雨”暗示了此时正是花儿含苞待放,雨后初晴的时节,为后面的游山景色增添了更多的诗意。 颔联“杯渡已知无用楫,马行今信不更车。”借用“杯渡”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不再需要借助船楫(楫指船桨)前行,而是像马一样自由行走,无需再借助车辆。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颈联“数声幽鸟过庭际,一派飞泉赴壑初。”描绘了诗人游山时所听到的鸟鸣声和飞泉流入山谷的景象,这些自然的声音和景色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 尾联“正欲寻师问心法,却惊行色逼钟鱼。”诗人表示自己想要向高人寻师问道,询问心法,但突然间发现自己已经身在行旅之中,离别的时间已经逼近。这表现出诗人对求道和人生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游山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求道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游山何敢避泥涂,恰值催花夜雨余。
杯渡已知无用楫,马行今信不更车。
数声幽鸟过庭际,一派飞泉赴壑初。
正欲寻师问心法,却惊行色逼钟鱼。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飞泉

    读音:fēi quán

    繁体字:飛泉

    英语:cliffside spring

    意思:(飞泉,飞泉)

     1.谷名。
      ▶《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 一派

    读音:yī pài

    繁体字:一派

    英语:one

    意思:
     1.一条支流;一条水流。
      ▶唐·刘威《黄河赋》:“惟天河之一派,独殊类于百川。”
      ▶《宋史•河渠志四》:“内庭池篽

  • 过庭

    读音:guò tíng

    繁体字:過庭

    意思:(过庭,过庭)

     1.《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