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缇油泛行幔,箫吹转浮梁。

缇油泛行幔,箫吹转浮梁。

意思:缇油泛行慢,箫吹转浮桥。

出自作者[唐]上官仪的《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全文赏析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是唐代宰相上官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初秋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首联“露光转蕙兰,日月穷苍山。”以景物起兴,写秋日清晨的景象。露水滋润着芳香的蕙兰,太阳和月亮在苍茫的群山中升起落下。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 颔联“白云向伊阙,黄叶散昆明。”继续描绘秋日景象。白云飘向伊阙,黄叶散落在昆明。这两句诗通过对白云、黄叶的描绘,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凄美。 颈联“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转而描写山林中的景物。涧边的松树在寒冷中变得挺拔直立,山上的菊花在秋天里散发出清香。这两句诗通过对松树、菊花的描绘,表现了秋天的坚韧与高洁。 尾联“雨晴烟晚照,日晚坐危亭。”最后回到诗人自身,写诗人在傍晚时分坐在危亭上欣赏秋景。雨后天空晴朗,烟雾缭绕,夕阳西下。这两句诗通过对雨后夕阳、烟雾的描绘,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祥和。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秋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韵味。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苑通平乐,神池迩建章。
楼台相掩映,城阙互相望。
缇油泛行幔,箫吹转浮梁。
晚云含朔气,斜照荡秋光。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
槿散凌风缛,荷销裛露香。
仙歌临枍诣,玄豫历长杨。
归路乘明月,千门开未央。
作者介绍 上官仪简介
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

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龙朔二年(662年),上官仪拜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十二月(665年1月),因为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下狱处死。中宗年间,因上官婉儿受中宗宠信,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追封楚国公。

关键词解释

  • 浮梁

    读音:fú liáng

    繁体字:浮梁

    英语:Fuliang

    意思:
     1.即浮桥。
      ▶《文选•潘岳<闲居赋>》:“浮梁黝以径度,灵臺杰其高峙。”
      ▶李善注引郭璞曰:“即今浮

  • 缇油

    读音:tí yóu

    繁体字:緹油

    意思:(缇油,缇油)
    古代车轼前屏泥的红色油布。
      ▶《汉书•循吏传•黄霸》:“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章有德。”后以“缇油”为殊遇之标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