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岁暮书事》 跨鞍惊髀骨,数带减腰围。

跨鞍惊髀骨,数带减腰围。

意思:跨上马鞍惊股骨,几个带减腰围。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岁暮书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东州负海圻,风物老依依》,它是一首描绘海滨风光以及诗人对当地风物和生活的感慨的诗。 首句“东州负海圻,风物老依依”描绘了诗人的所在地——东州的海边,这里背靠着大海,风景古老而优美。诗人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和眷恋。 “岁熟鸦声乐,天寒雁过稀”两句描述了季节的变化,随着年岁的成熟,万物复苏,歌声四溢;而天气寒冷时,大雁也稀少飞过。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也寓含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跨鞍惊髀骨,数带减腰围”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身体变化。诗人回忆起跨鞍从军的经历,感叹髀骨显露;数数腰带,发现腰围减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感慨和对身体变化的无奈。 最后,“却羡常夫子,终年独掩扉”两句,诗人对隐居生活表示了羡慕,他希望像那位常夫子一样,终年关闭柴门。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和疏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海滨风光、生活状态和风物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岁月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州负海圻,风物老依依。
岁熟鸦声乐,天寒鴈过稀。
跨鞍惊髀骨,数带减腰围。
却羡常夫子,终年独掩扉。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腰围

    读音:yāo wéi

    繁体字:腰圍

    英语:kummerbund

    意思:(腰围,腰围)

     1.束腰的带子。
      ▶唐·李贺《贵公子夜阑曲》:“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 跨鞍

    引用解释

    1.骑马。 宋 戴复古 《题蔡仲卿青在堂》诗之二:“几人富贵不能闲,夜运牙筹日跨鞍。”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巧逅》:“休羈绊,快拂衣跨鞍。”

    2.古代婚娶时俗礼之一。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礼制》:“唯妇下舆以马鞍令步,曰跨鞍。” 明 郑文康 《跨鞍》诗:“莫跨鞍,莫跨鞍,跨鞍未必家平安……跨鞍不如不跨好,俗礼纷纷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